APP下载

浅谈中西方舞台艺术的差别

2019-01-12李晓玲王新启

魅力中国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押韵文学性

李晓玲 王新启

(河北省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一、语言差别

作为世界艺术瑰宝的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它们都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两者的演唱在诸多方面有着共性,但也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演唱特色。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的剧本都是以语言文学为主的,但因为中西方语言存在很大不同,剧本的写作也就各有特色。西方歌剧文学剧本主要运用白话进行创作,因此,西方歌剧的各剧种对于台词发音是否押韵没有太大要求。例如使用拉丁语系意大利语发音为剧本的歌剧,意大利语的发音规则是辅音加元音,类似于汉语发音的声母加韵母。从普契尼创作的歌剧我们能看出,西方歌剧的文学剧本主要运用白话文,不过多注重押韵,更多通过歌词的意义来展现丰富的歌剧内容。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中国戏曲剧本很多都是由文学家的著作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因此,中国戏曲在无论在语言文字还是写作上都非常注重押韵,而在说词的创作上主要运用散文。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舞台艺术,集音乐、舞蹈、美术、表演于一体。从宫廷贵族到平民百姓,剧本内容非常丰富,在保证生活化的同时,文学性也很强。再加上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发音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使得中国戏曲即在唱腔上保留了汉语的独特性,同时又能和音乐完美融合。中国戏曲的唱词包括“唱白”和“念白”,无论是唱白还是念白都非常都注重押韵。例如,在京剧《卖水》中有这样一段念白:“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口点的胭脂什么花红。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杏花红。”即把内容画面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而且还很押韵,并且文学性也很强,和伴奏相结合的同时音乐性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因此,中国戏曲既具有音乐性又具有文学性,同时押韵感十足。

二、表现差别

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在表现形态上也存在很大不同。两者相比较,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一,而中国戏曲更加多元化。戏剧最早的表现形式是歌舞结合,它最早从祭祀的舞蹈活动中诞生,但现在的西方戏剧慢慢的已不再是和歌舞结合的形式:如只包含台词的“话剧”;只歌唱的“歌剧”;和只跳舞的“芭蕾”。和西方歌剧相比,中国戏曲则保留着歌舞结合的的传统形式。中国戏曲的各个剧种形式,几乎都包含有唱、念、做、打各个要素。由于东西方在文化和审美上的差异,西方的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侧重写实,重视对细节的刻画与描写,希望把内容完美展现出来。因此,西方歌剧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曾经在英国皇家剧院的一部歌剧就体现出写实的特点,不同的角色拥有各种不同的造型,都各有各的特点。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舞台造型,酒杯里的红酒也是真的。在舞台表现上,演员的动作都很真实。同时西方歌剧也强调结构和情节方面的写实,很多的方面都能体现出西方歌剧的写实。“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不拘一格,自古以来对于意境的追求远大于写实。同写实的西方艺术比较,中国的戏剧艺术更加注重意境的表现。所以,无论是戏剧舞台的布置还是人物的造型、以及道具的运用都更抽象和艺术化,注重写意和神似。例如在京剧《杨门女将》这一剧目中,一块背景布、一个小方桌,左将出、右相入,非常简单的布置就能演绎出一场京剧大戏。道具运用上,一面军旗就代表着千军万马、一方镇纸就能运筹帷幄之中。人物造型方面,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脸谱造型,反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中国戏剧注重运用情感来表达和推进剧情,每一出剧目都不会是简单的表现戏剧内容,在戏剧的表象之下,表达出的是一个隐含的引人思考的寓意,传达出深刻的人生道理。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因此中国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

三、舞台差别

在舞台背景上,西方歌剧大幕一开拉开就知道这幕剧是发生在哪里,在皇宫,还是小城镇,基本一目了然。而中国戏曲,舞台上一般只有一个桌子两把椅子,演员不开口,你就不知道这一幕是在哪里发生的。中国戏曲有很大的虚拟性,而西方歌剧虚拟性很小。戏曲舞台上,演员会拿两个空酒杯推杯换盏直至喝醉,拿一个马鞭就可以日行千里。而在歌剧舞台上,很多东西都是真实的,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在楼下与在楼上的朱丽叶说话的一场戏,舞台上就会真的搭建一个类似于二层小楼的背景,这与中国戏曲有很大差异,但是中国戏曲更有表现力,能给观众更大的想像空间。

四、现实的审美把握差别

两者对现实的审美还存在着不同。一个“写意”,另一个侧重“写实”。“写实”表现在从角色表演到舞台布景,都要接近真实,比如《雷雨》无论是舞台布景还是音响都接近现实。“写意”是中国戏曲的特征,它不刻意强调形式的真实,而强调意境,这是它的的独特之处,在中国戏曲里,演员拿一根马鞭舞动就意味着骑马奔驰;而跑一个圈就算走过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万里。这种表现形式不是追求真实的再现而是运用一些夸张、神似的表现方式打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使观众进入戏剧的情景里感同身受,跟随角色的遭遇而产生内心的起伏变化。戏曲的程式性是另外一个不同之处。程式指的是规程法式,唱、念、做、打都有遵循的程式。怎样起身、怎么走路,怎样对打这都有套路,小哭大哭还是抽泣,笑有笑的程式、哭有哭的程式。演员对于程式的熟练应用体现出演员的功底。

结语

中国戏曲音乐艺术和西方歌剧音乐艺术不管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认知,还是音乐的组成结构,更或者是二者语言表达上都有着各自的不同和特色,并在各自的艺术形态里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识。虽然中国戏曲语言和西方歌剧语言发展都较为成熟,然而在声乐审美范畴里将二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加之对比研究还需更加完善,并建立更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舞台表演实践。无论是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戏曲都是人类艺术的结晶,都对人类文化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学习,推动人类文化艺术更好地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押韵文学性
押韵押出韵味儿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卡勒与伊格尔顿的“文学性”理论对比研究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我给小鸡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