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12甘项证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统计图铅笔正方体

甘项证

(重庆市巫山县龙务小学水洞教学点,重庆 巫山 404700)

应用题具备综合性和逻辑性,因此应用题训练能够衡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步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习难度也水涨船高,难度升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较难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不要提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应用问题了。故而,大部分学生学习时会出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思维方式固定不能合理运用公式等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一问题,探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就必须另辟蹊径。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创新教学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问题,增加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亲身参与下,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融合生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自主寻找规律、探寻问题的真相。基于此,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生活实例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方便其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正方体》这一知识时,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的预习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预习内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依据初步了解的概念自主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并带到课堂上相互对照列举,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寻找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的过程,学生会思考正方体的应用范围和原因,进一步加深内心认知。例如,学到面积计算的知识点时,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测量和计算面积后,可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实物测量面积,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测量教室面积,看哪一组测量既准确又迅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由此,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缩短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营造课堂氛围,强化应用意识

小学生普遍缺少生活经验,所以,较难结合生活应用数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发挥引导职能,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融合生活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环境影响下能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的数学应用观念。

例如,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先为学生提供几个如足球、舞蹈、骑自行车的兴趣爱好类别,然后将学生的兴趣爱好逐一记录下来写在黑板的左边,再和学生一起分别在黑板和纸上将所有类别用“正”字的方法统计出来,并在黑板的右边画出折线统计图。完成后再进行讨论,观察和整合每个人得出的结果、画出的统计图是否一致,综合学生的错误再讲解一遍,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和理解。纠正错误不仅能加深印象,也能避免学生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一过程的全员参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和教师都清楚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和各类别的变化趋势,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最终有效加深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理解。

三、积极组织课后实践,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积累和考试,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应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为学生布置实践和复习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数据支持,教授学生知识后指导学生创立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计划。如结束《扇形统计图》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布设调查作业:书店的李阿姨要进货,这一月准备购入500支铅笔,那么要进多少根彩色铅笔,多少根黑色铅笔呢?谁能帮助分析并解决问题呢?实际问题不存在最理想的标准答案,通过调查实践能有效接理想数值,基于实际了解与分析,根据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可开展调查研究,深刻了解统计中的百分比等知识,实际计算并讨论得出答案,并能了解到书店对于各类别铅笔的真实需求数量和所占比例,从而增加生活经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步入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数学知识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加,学生学习时会遇到较多困难。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科学渗透生活元素,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合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统计图铅笔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拼正方体
借铅笔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