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

2019-01-12李娜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时代

李娜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这也是大学生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期望。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未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今天,当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确评价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面临的挑战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①。高校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立德树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培养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大学是青年由学生时代向社会人转变的核心环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是培养优良习惯养成高尚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十分关键和必要。在高校当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国内交流的深入,多元价值观和文化多样性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因此,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必须在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居于主导地位。

二、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面临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和国内复杂多变的状况给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国际体系和国际规则发生深刻转变的复杂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国际国内局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主流价值观。自2013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建设的任务转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进入新时代,我国又增加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虽然信心始终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正确认识风险,准确估计国际国内形势,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的担当。改革开放40年的成绩坚定了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虽然“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是我们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因此,继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是未来发展的应有之意。与此同时,近年来国际形势也越发不容乐观。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局部地区极端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也导致经济增长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紧张的经济形势都深刻影响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给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受到了多元文化与追求和崇尚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影响。现阶段,大学生一般都受到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淡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崇尚个性、特立独行、创造新奇已成为高校青年的代名词,新想法、新观念不断涌现。虽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理解不深、情感不高、阵地不牢、效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在青年群体中实现自我精神追求和民族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统一便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国家需要、民族未来相一致面临着较大的考验。

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与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之间的不匹配。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内在基本价值理念都在产生全方位的转变。互联网信息传播快,影响广,能第一时间接触全世界的信息,包括教育资源,这些优势都深深吸引着新时代的大学生。相比互联网时代的便利,现阶段的很多高校教育资源却显得相对不足,特别是教学方法更新不够,教学知识老化,教学技术落后等现象仍然在很多高校存在。如何加快教育资源的更新速度,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成才,是目前很多高校需要面对的又一个挑战。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于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导引成为了新时代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探寻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导引路径,有助于更好地完成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

首先,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和舆论引导,增强自我认同。一方面,通过舆论宣传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三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大学生未来的人生方向,因此,我们要从大学生成长的基点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激发大学生对高尚生活情感的追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通过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回应,我们可以找到大学生关注的兴趣所在,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认知系统中对社会问题的评价意识。通过问题的力量来增强理论和政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特殊时期。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和舆论引导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偏好。在这一点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老师通过爱心和责任感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灵,进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实现理性思维的升华,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新境界。

其次,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创新教学和沟通方式。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但是,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人的社会认知上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入手,认识和把握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本质。中国传统教育的概念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去教育学生,他们主张从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运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注重核心原则的把握,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

第三, 学习先进事迹,塑造榜样力量。习总书记鼓励大家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②。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新时代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榜样的力量。他们可能是国家民族的英雄,为了国家兴盛,民族未来打造大国重器;也可能是平凡岗位上的一位乡村医生,用朴实平淡的一生在最需要他的地方述说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忱。不管他们身居何处,榜样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青年一代,无时无刻不感召、鼓舞着大学生。因此,塑造榜样的力量已成为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四,加强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性。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教育。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事业,而教育则是实现的重要手段。在一段时间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太多关注海外经历、教育背景等,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师德的培养。在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中,必须加强教师品德建设,只有德行一致,品学兼修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大学生灵魂的领路人。

总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重任的担当者,青年成长成才,国家才能有前途,民族才能有希望。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为了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注释:

①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经济周刊,2017(42): 第68-96页

②习近平, 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新长征, 2018(03): 第66页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时代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