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电影的叙事性研究
2019-01-12李乾忠
李乾忠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 兰考 475318)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从1974年从事电影工作。从侯孝贤执导三十年来,共拍出18部影片,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以《就是溜溜的她》为代表的商业电影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以《儿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等为代表的艺术电影 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以《悲情城市》为代表的记录历史电影时期,第四时期是以《南国再见,南国》为代表的都市电影时期。
一、侯孝贤电影的叙事主题
法国的电影理论家曾说过:“不是因为电影是一门美丽的语言,它才能讲述美丽的故事,而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它才成为一种美丽的语言。”可见叙事在电影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侯孝贤的电影深受写实主义的影响,他在对素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处理上都带了浓厚的文化记录性和自己的心理历程。
(一)回忆类主题
侯孝贤的电影将回忆的过去与现在的生活作对比,在理想与现实的冲击对比中得到超脱,亦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突破与超越。侯孝贤在作品中也用回忆的方式展现了他心理成长的历程:少年时期的幼稚,青春期的羞涩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电影虽然表现的是侯孝贤的个人记忆,但是它更代表了在那样一个岁月走过来的人的集体感情,平淡的画面不仅有对故土的思念,更有对童年的缅怀。
结合侯孝贤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叙述别人故事的时候也表达了对自己青春期的感怀,虽然在影片中导演只是用客观的态度,冷静的镜头来记录阿青他们的青春,但是也透漏出了侯孝贤对青春往事中苦涩心酸的追忆。他还能将此与时代变迁融合在一起,在电影中添加了城市与乡村对立的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构架,组成了他作品独特的时代背景文化。
(二)历史感叹类
马克·费罗说过:“史书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而电影则邀请我们介入历史”电影,在很多时候都被导演作为表达自己对历史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工具。侯孝贤第二个时期的电影叙事主题也从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升级到了对国家民族历史的深刻反思。他比较擅长的就是通过讲述普通人的遭遇来呈现台湾的历史。以《悲情城市》为首的“台湾悲情三部曲”就在叙事主题上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悲情城市》是人们认识了解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9年国民党到台以后,台湾历史发展的重要途径。影片讲述了在“二二八事件”的背景下,老林一家四个儿子的悲惨命运。
《好男好女》、《戏梦人生》这两部影片也同样讲述了在台湾的特殊历史时期普通人在动荡的大环境下,所遭遇的种种苦难,家人离散,生死未知。以普通人的故事作为影片的叙述主题,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
(三)都市生活类
侯孝贤的作品主题不止以家族凸显社会,他后期的作品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注,对都市生活的关注。所以这一时期他的影片大多讲述的是个人对都市生活的幻想以及在都市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适和挫折,从而凸显导演对都市边缘人的关注。
《南国再见,南国》、《最好的时光》、《千禧曼波》三部影片是侯孝贤这一时期反映都市生活这一叙事主题的代表。《千禧曼波》则是讲诉了一个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少女的故事。这一时期的作品,整体表现出了导演对都市的失望。影片中流露出侯孝贤对现代都市的无奈和怀疑。
二、侯孝贤电影的叙事结构
罗伯特.麦基曾经说过:“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那么电影的叙事结构就不能只是影片故事素材的简单排列组合,他就要求导演要有独特的对剧本的感悟力,以有生命力的叙事结构来讲述故事。
(一)散文化的叙事结构
侯孝贤在他的电影中通常都用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这也成为了他电影叙事的一大特色。在侯孝贤的电影里,生活是平淡的,他讲述的故事是在世俗化的进程中展开,从而呈现出多个生命个体的生命体验。
《童年往事》中阿孝经历了三个亲人的离世,而三个人的去世也代表了阿孝成长时期三个不同时期的过去。《悲情城市》仍然用的是散文化的叙事结构。影片从头到尾都是散落成片的,但是又缺一不可。
(二)跳跃的叙事时间
侯孝贤的叙事时间是灵动的、跳跃的。电影符号学家麦茨说在书中就提到:“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述故事的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要求我们将一切时间变得具有真实,更为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两种时间互为兑换”。侯孝贤就很擅长让小故事在电影中穿插,空间来回转变,从而带动整个叙事时间的转变、跳跃。
如侯孝贤的《童年往事》中导演将讲述时间与叙事时间相交互,既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也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让观众更能接受,容易产生心理的共鸣。
三、侯孝贤电影的意义
侯孝贤是推动台湾新电影发展的重要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不仅对台湾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大陆电影、世界电影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侯孝贤的电影主题大多是讲述普通人的生后的,在普通家庭的生活中蕴含着台湾历史的变迁,以及历史变迁对百姓的影响。
侯孝贤的电影,故事大多是由一些琐碎小事和生活片段拼凑构成,让简单、普通的事件为表达感情的载体,就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侯孝贤的镜头语言是平实朴素的。在他的影片中没有大喜大悲,导演也不引领大家参与电影,他只是在叙述故事时将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参与、不抒情。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为世界电影史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独特的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方式为业内人士开启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他受法国新浪潮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将中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美学完美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国式写实电影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