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问题研究
2019-01-12王崇
王崇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根据政策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由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之一也必须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大会计核算系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大会计核算基础并用,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并报。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与变革。基于此,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提出的新要求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新要求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有力地督促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要求高校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准确编制国有资产年度使用情况报告,对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上报,提高了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和管理要求。
(二)突破预算会计制度的局限,全面计提折旧。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折旧列支当期费用或资本化,全面计提折旧,彻底打破收付实现制的局限,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全面掌握固定资产运行成本,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三)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标准进行了完善,奠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基础。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主体的固定资产折旧范围、计提方式、折旧年限、折旧确认时点、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加以明确,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
(一)对固定资产“重视购置,轻视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实行院系两级管理的高校,二级学院在争取到固定资产购置指标时都非常积极,而固定资产后期管理意识淡漠。另外,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部分设备采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部分固定资产购入后出现由于存放空间不足而导致无处安放的情况,甚至出现高校部分实验设备常年未使用,由于市场的更新换代导致崭新的设备沦落为报废处置的结果,严重浪费了资金。有些高校由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导致不同状态和性质的固定资产采用一刀切的处置方式,资源浪费巨大。
(二)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确认困难
由于某些高校建校较早,同时加上财务人员的流动性,致使固定资产购置时的原始凭证保管出现丢失或毁损等情况,甚至有漏记固定资产的现象,导致新账套中固定资产期初余额价值确认不准确。再加上长久不进行资产全面清查,资产管理卡片出现遗漏现象,给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确定增加难度。
另外,基于高校自身行业的特点,如固定资产数量大、来源广、种类多等问题,对具体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选择,缺乏统一标准,财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进行计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新准则中要求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高校资产管理种类繁多,各自使用情况也不相同,在实务中究竟是选择年限平均法还是工作量法,没有可以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三)付款与验收不同步,导致账实不相符
预算会计下,固定资产基本上是以付款时间确认的,财务付款之后,固定资产验进行调试验收入账。另外,一些高校到年底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付款之后,为了保证财务资料的完整性,不论固定资产是否到货,直接出具固定资产单据,导致财务入账而固定资产实物账未记,出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符的现象。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工作的建议
(一)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问题的建议为保证固定资产折旧的合理性,高校在2019年开始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仔细斟酌,切忌“一刀切”,从源头上减少核算工作的误差。房屋及构筑物类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功能变化相对稳定,通常不存在无形损耗,建议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通用设备主要是教学及行政有关的一般办公设备,此类设备在使用周期中损耗程度也基本相同,建议采用年限平均法。专用设备主要是各学院、系、研究所为了日常教学或课题研究购置的专业性设备、仪器。对于科技水平较低的、价值差异变化不大的专用设备,建议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对于技术含量较高、更新速度较快、易因技术迅速发展导致贬值甚至淘汰的专用设备,建议使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另外,高校的运输工具和后勤设备的实物工作量与价值损耗密不可分,也应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进行全面财产清查,及时将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实物账进行对账,查漏补缺,保证账实相符,提高计提折旧的范围准确度。补提以前年度折旧时,借记“累计盈余”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日常计提折旧时,借记“业务活动费用”或“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二)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高校应做好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管理,区分项目重要性,合理采购急需、重要的建设项目,合理分配资金预算。各职能部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应在预算申请前,做好固定资产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固定资产性能与实际需求相符。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度,在明确资产使用部门管理职责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同时建立考核标准和奖罚机制。财务上,引进高校成本管理模式,减少资源浪费。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全面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综合管理系统,使资产的各归口管理部门系统纳入信息化管理数据平台中,实现与财务系统的对接,确保资产进出的每一个环节和财务系统同步,保证信息平台的及时共享。数据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各相关部门以及各院系都能准确地掌握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和使用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