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PICC管在临床中应用的利弊

2019-01-12刘萌萌肖敏华白成成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置管穿刺针管腔

刘萌萌 肖敏华 白成成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因生活方式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加重,近阶段我国肿瘤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各种化疗药物在肿瘤患者中的使用,各种慢性疾病需进行相对的针对性营养干预以及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静脉情况较差等因素是PICC 置管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临床上针对肿瘤患者多采用静脉途径进行长期干预治疗,但该干预方式可能导致药液外渗、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的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降低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在临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1]。但有研究发现[2],PICC 置管虽具有传统静脉输液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管道断裂、伤口感染等风险,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在本研究中为探讨PICC 置管对患者长期输液中使用价值,以改善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PICC 置管治疗的患者40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PICC 置管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7~80岁,平均年龄为(50.35±6.83)岁;疾病类型为:肺癌患者11例,乳腺癌患者6例,胰腺癌患者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7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5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3例,肠癌患者2例,肝癌患者2例。纳入标准: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时间低于3个月者,存在严重禁忌症者,无法获取完整临床病历资料者,依从性差者。

1.2 PICC置管方法

选取患者肘窝上内侧3~4cm 处使用血管超声仪进行检查,以确认患者的血流速度、血管走向及血管与皮肤间的距离,随后在对血管周围其他组织的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以为全面评估置入导管的角度、长度。置管前常规消毒患者皮肤,随后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对PICC进行适当修剪后,于导管通用连接头连接T 型连接管,后在将导丝抽出至修剪部位后部,将37℃生理盐水灌入管腔后夹闭管腔。操作人员左手使用无菌探头紧贴穿刺点部位皮肤,对肘关节内侧静脉血管横断面进行垂直探查获取B 超图像,随后保持探头位置、角度不变,右手持PICC 穿刺针在B 超辅助下进行穿刺,穿刺时应注意用力轻柔,穿刺针内见到回血后即可分离探头导针器,适当调节穿刺针角度,松开止血带。随后更换左手持PICC 穿刺针,右手缓慢置入导丝,当体外导丝长度剩余10~15cm 时停止置入导丝。随后于穿刺点行一长度约为0.3cm的切口,置入PICC 并对置入所需导管进行适当的调节,随后再采用血管超声仪确认导管是否置入上腔静脉内。将T型导管固定于导管的远端,适量抽取静脉血后对PICC 导管管腔进行冲洗、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分析,以率(%)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研究中,40 例患者均为一次穿次成功,一次穿次成功率为100.00%;置管后10例患者发生轻微输液反应,2例患者发生穿刺感染,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得出血反应。

3.讨论

PICC 置管为多种疾病患者临床输液干预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其具有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可长时间留置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的使用。但PICC 置管本身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方式,置管后仍有可能发生局部感染,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炎性分泌物等临床表现。因此在临床实施PICC 穿刺及带管期间应重视无菌操作,并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发生不适时,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进行干预,从而增加PICC 置管干预的安全性。

有研究发现,PICC 置管后仍存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皮温升高,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这一因素进行分析可能性为:PICC 置管操作过程中置管速度不合理对静脉瓣导致一定程度损伤;留管过程中置管肢体活动较为频繁,从而导致肌肉对血管产生挤压,从而导致静脉内膜的损伤;若患者在进行置管前已进行化疗治疗或上肢、胸部的放射治疗,可能会进一步的导致患者发生更为严重的静脉损伤[3]。上述情况的发生均表明患者在进行PICC 干预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近阶段也有研究报道认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对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若患者置管时对患者的送管速度进行适当调节,穿刺时选择条件合适的静脉,且尽量避免选取头静脉对患者进行置管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患者行PICC 置管,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密切的对患者穿刺点进行观察,严格检测患者的凝血状态,以避免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患者化疗期间应定时对管腔进行冲洗,从而避免管腔阻塞的发生。

猜你喜欢

置管穿刺针管腔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引压管腔对动态压力校准的影响分析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