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时

2019-01-12柯善北

中华建设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居整治污水

本刊记者 柯善北

乡村建设是一个跨越世纪的主题,时移境迁,其面临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建设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称《意见》),旨在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聚焦乡村垃圾污水治理

垃圾、污水治理一直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老大难问题,《方案》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

其中,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务,将建立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解决垃圾乱扔乱放问题。而污水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粪污治理,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横流、水体黑臭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十九大明确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近年来,各地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不过,目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较突出,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方案》意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方案》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步骤和加强考核验收督查等要求。其中,各省区市要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要把整治工作纳入本省区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相关部门根据省级方案及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

《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整治将具备明确的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将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加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因地制宜 总体部署持续推进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的关切,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科学确定整治目标和任务,集中力量解决急需的问题,基本要求是做到干净整洁有序。

《方案》要求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对于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要实现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而对于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方案》确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基本原则。如,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再如,要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意见》主要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明确长远方向,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意见》提出,要总结推广适用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同时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多元保障 专项资金支持以期实效

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污染问题,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央财政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规模达375亿元,带动地方各个渠道的配套资金为432亿元。2017年安排专项资金60亿元,从2008年启动至2017年11月底,专项资金规模已达435亿元,主要用于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预计未来资金规模仍将持续增加。

《方案》提出了三种资金来源途径:一是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三是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明,地方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方案》提出要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

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环境

从当前农村环境情况来看,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尚未深入展开,这势必会导致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一,地方政府定位明确是关键,但在当前农村环境管理中,地方政府难以发挥应承担的职能,对自身的职责与定位不明确。例如,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是一项可行的处理方案,但一些地方政府难以认真落实,尤其是在财政比较紧张的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更为滞后。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不管是焚烧还是填埋处理,都需要地方政府制定管理方案来统一组织实施。总之,一些地方政府职责的不明确是造成当地农村环境问题不断加重的直接原因。

第二,当前农村环境管理难以因地制宜,存在“一刀切”问题。当前“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制度,造成农村环境问题处理缺乏针对性且成本过高,实际效果却不佳。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例,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出台了生活污水需要截污纳管、统一处理的制度。但这一规定却不符合部分山区村庄的实际情况,不仅铺设管道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污水设施运行成本较高,普通村庄难以承受,甚至还会因此造成蔬菜、苗木种植所需的农家肥短缺等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若不能从农村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来管理,势必会导致环境管理制度“一刀切”的问题。

第三,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农村居民参与。缺少农村居民参与的环境治理措施,难以真正发挥效用。当前的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只重视地方政府单方面的管理,并未充分发挥农村居民作为农村主体的重要作用。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正确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农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等,都需要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同时,农村环境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农村居民的参与和监督,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也难以真正落地发挥效用。

猜你喜欢

人居整治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