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开展拓展教学

2019-01-12牛新娟

魅力中国 2019年22期
关键词:景物文本课文

牛新娟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第七实验小学,河北 邢台 055550)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引导,学生会觉得教师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工具,从而觉得失去了学习主体性。教师必须了解在教学中,无论教师希望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还是希望学生拓展学习语文知识,都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只有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并主动地拓展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拉连接线——选取拓展方法

(一)横向链接

横向拓展知识,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同类体裁、同类主题、相关内容的作品,通过对比来学习知识,应用横向拓展知识的方法。比如当学生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梅赞》这首歌的歌词。此时学生发现可以应用“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炎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样具有象征性质的句子来描述红梅花的生活习性特征,这样的句子抽象地提炼出红梅这种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区别,说明了它的本质特征。在对比学习中,学生拓展了描写景物的技能,以后学生能用更多元化的方式描写景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横向拓展知识,应用对比同类知识的方法,抽取语文知识中的共性,获得语文知识中的规律。

(二)纵向串联

纵向对比,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挖掘与文本有关的信息,全面吸取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体裁特点,这三个方面拓展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一篇文本时,深入地挖掘与文本有关的信息。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文本中的知识、寄托的情感、表达的思想等,使学生与文本共鸣,了解文本的语文艺术价值。

(三)互补对接

互补对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横向、纵向的知识,让学生形成一张知识体系。当学生能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知识时,便能从宏观的高度看待学过的知识。

比如教师可引导三年级的学生以《荷花》为案例,整合学过的景物描述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景物描述为关键词,建立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尽情地发散联想,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关键词的方式记录到纸上。学生可以应用彩色的笔把联想到的知识分类。学生可以联想,以景物描写为主体,可以为什么题材?学生可以结合学过的知识联想到说明文、散文、诗歌等题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上的体裁,分析学过的写作框架,学生可结合课文用拓展的知识分析出几种最常见的景物描述写作框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通过景物描写可以达到怎样的写作目的?经过分析,学生认为写景的目的可以生动地描述出景物的样子,可以应用景物来描述当前的生活,应用景物描写一个人物等。学生应用联想的方式,可以回忆起自己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并且以一个学习主题为核心,建立一个语文知识体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整合知识的思维工具,让学生能一边拓展知识,一边整合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能从宏观的、全面的视角了解学过的语文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应用这样的方式来拓展学习,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为基础,逐渐拓展学习,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

二、铺拓展面——优化学习过程

(一)抓住时间进行引导

适时,是指教师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教师要在学生集中了學习注意力,产生了学习疑惑时,引导学生学习及拓展知识。

比如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珍珠泉以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介绍珍珠泉的视频,让学生能从视觉的角度了解珍珠泉的景观。当学生被多媒体视频的声光效果吸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应用怎样的方法写出珍珠泉的特点呢?教师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探索课文。

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强化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愿意积极学习知识。

(二)由浅入深逐渐引导

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足、知识积累还不足的前提下,教师不能直接提出过于复杂、过于抽象的问题,教师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觉得他们答不出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挫折感,这种挫折感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学习的态度。教师如果希望学生回答复杂的问题,就要把问题分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怎么写出珍珠泉特点这一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暂时不必立即回答,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珍珠泉地处什么地方?珍珠泉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它拥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被人称为珍珠泉呢?珍珠泉的“珍珠”二字拥有怎样的含义呢?当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以后,便能理解课文是从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泉水特点、泉水的价值来说明珍珠泉的特点。

由浅入深地引导,是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用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开始,逐渐掌握复杂的知识。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只有提高了思维水平,才能高效地学习和拓展知识。

(三)结合学情定向引导

学生和学生的差异性很大,即使学习同一篇课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学生挖掘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为学生开辟一个展现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发挥学习优势,呈现学习成果。

(四)结合生活鼓励拓展

如果学生仅仅在课堂中学习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他们是难以广泛地拓展学习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发地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生活中拓展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和拓展,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应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可帮助学生放下学习心理负担,愿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和拓展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教学为核心,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让学生以横向、纵向、综合的方向辐射学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习引导工作,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和拓展知识,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地让拓展打开语文阅读的另一片广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景物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四时景物皆成趣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写写冬天的景物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