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2019-01-12陈颖

魅力中国 2019年49期
关键词:创设理念小学生

陈颖

(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夹城小学,湖南 汨罗 414400)

数学的学习看似单调无用,实则有趣且实用。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学不会、不想学占大多数。数学成绩的提高迟迟没有收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减少,不仅不利于学习的进步,也不利于教师教授知识的展开。本文简单论述了,小学数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在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下,开心学习数学。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角落,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意在让小学生明白,数学是生活化的,是对我们生活有很大帮助的一门学科。我们日常出行、学习、无时无刻不依赖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字学科的魅力,激发想象力,促进创新、主动性的良好发展。当下的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开展,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学校、师生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改善问题提出的随意性、逻辑性缺失等问题,一步步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完全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受用。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出有效问题的单一性

小学生学习和思考,还没有形成自发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的引导,这种情况,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单一性,问题的提出只是基于学习知识,不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缺少大胆思索,缺少培养自发性思维的机会。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面对问题的反应也不相同,情境的提出要做到,发出问题、收到反馈、形成答案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课堂上的互动,才能使问题的有效性持续下去。

(二)学生互动的单一性

中国传统教育,基于书本,还未能形成开放式课堂、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传统的乘除加减的学习,学生只能通过数字或者书本上的图案得到答案。这种情况,教师把知识点通过故事和提问的方式,融入课堂,学生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不能自发的进行互动,也给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展开,带来了局限性。在鼓励教师趣味性、有效性的同时,也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课堂。

(三)缺乏系统的教学理念

当下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创立有效问题情境的系统,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设想,难免存在问题,是否真的形成了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否有偏题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思维真的得到开发了吗?这一切都无从检验。教师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会产生疲劳感,也不利于有效问题情境的长期发展,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增加丰富性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如坐针毡。如果不能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容易产生不理想的效果。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例如: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可以通过找朋友的形式,2+2=?,可以在讲堂上以拥抱的方式,四个人拥抱在一起。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时候,可以现场做三角形手工折纸,也可以展示生活中,哪些物品存在三角形,通过多媒体动态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清晰直观的认识三角形的应用,加减乘除的学习也同样可以引用具体的生活实例等等。

(二)明确具体性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知识的摄取能力不一,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能力进行。从学生感兴趣的点着手创立,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例如:吸收知识较慢的同学,可以在问题设立的过程中适当减少难度,吸收知识较快的同学则可以相应的增加难度,女同学可能对发卡、文具等感兴趣,男同学则对汽车、飞机有特殊爱好,可以将这些生活的具体事物分门别类,展示要具有针对性、具体性,让课堂学习达到一种基本平衡状态,在保证学习有效进行的同时,尊重每个同学的学习进程。

(三)划分层次性

小学数学学习,需由浅入深。尊重学习差异的同时,应当层层加深,而不是无规则随意提出问题,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也不是为了完成教育而教育,应当合理、有效的将知识引入课堂,在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浅层知识的前提下,逐步深入,探索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变化调整,条理清楚、逻辑分明。

(四)增强理念性

无论是增加趣味性,还是划分层次性,都离不开,增强教师对于有效问题创设的理念性。教师应对有效问题的创设,有清晰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大会研讨、通过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整合,提出有效科学的方式方法,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借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融合出新理念,也可以通过教育类书籍,融合心理学、教育类学科知识,把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真正让教师有清晰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创设有趣、有效。

结束语: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需要学校、师生之间不断探索互动,才能取得具体的、有效成果,对这条路的探索的方式多样、方法不一,但最终都离不开将数学应用到生活、贴合实际,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良好的教育引导、开展趣味教学方式,让学生学有所用,让教育事业的成果更加丰富完善。

猜你喜欢

创设理念小学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