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诗词鉴赏能力的渗透策略

2019-01-12刘晓虹樊德祥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多媒体技术

◎刘晓虹 樊德祥

一、利用背景拓展渗透诗词艺术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的古诗词,有状物议论,也有抒发情感,均是作者对审美情感与生活态度的统一表达。因此,学生们要想探索与走进古诗词所表述的意境当中,教师应首先助力学生们充分理解古诗词。

比如,在辛弃疾创作的《清平乐·村居》这一蕴藏着欢愉之情的诗词学习中,“最喜”与“相媚好”两个词汇必须掌握,使学生们在这两个词汇中掌握这对亲睦的老夫妇在乡村的普通生活。这样和睦相处的夫妇与无忧无虑的孩子生活在美好、平静的农村使人陶醉并不奇怪。

因而,小学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教师可围绕诗词所处社会背景、作者经历、气质与个性,通过小故事的方式,使得学生群体塑造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掌握诗词形象。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活动中,可促使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在学生内心留下深刻记忆。与文本输入及修饰相同,拥有动画效果、背景音乐以及图像背景等教学辅助工具,诗词鉴赏教学便如虎添翼,最终获得最佳的教育成效。

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课件功能实施教学设计,增加古典音乐,营造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氛围,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内容,在聆听古典音乐的同时,发挥自身想象力。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感悟“潋滟”这一词汇针对西湖美景的描述。

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呈现西湖波光粼粼与晴空万里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开始想象:诗人苏轼于晴空万里的夏日,于西湖亭台独坐,在面临水光潋滟的湖面以及迎面而来的清风时,拿起身边酒杯惬意地品尝。这时,除湖面景色外,苏轼还会观赏到哪些景色?随后,教师可再次为学生呈现雨雾迷蒙的西湖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在雨雾中,西湖景色应是怎样?这一引导学生想象的诗词鉴赏,有助于切实加强学生鉴赏水平。

三、通过情境教学发掘古诗词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灵活、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以此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成效的目标。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元化手段将学生切实引入教学情境中。

一方面,通过音乐熏陶,感知诗词的音韵美感。我国古诗词具有韵律和谐且节奏鲜明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运用部分音乐作品,将学生们切实引入诗词意境中。例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学习中,教师可运用古琴乐曲配乐,使学生在聆听苍凉的音乐时,朗诵优美的诗词并展开想象。而在这一诗词与音乐的充分结合下,学生可感悟到朋友间难忍分别以及西北大漠苍凉的景象。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群体品读以及鉴赏诗词的基础上,合理搭配适宜的音乐,助力学生群体在想象中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为容易地迈进古诗词作品的意境中。

另一方面,通过展示画面,感悟诗词的画面美感。画面和诗词是相融相通的,小学生可根据画面颜色与明暗快速体味古诗词内涵及内容,同时,还可感悟作者将所见、所感的事物与情景创作于诗词的能力。例如,在《江雪》一诗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图画导入情景。当学生群体观看到在天寒地冻的冬日,一位老翁在江中孤舟独坐并默然垂钓。这时,无须语文教师过多的讲授,这一诗词当中所呈现的意境与表达的情感便已在学生群体内心中无声无息地发生和发展。

除此之外,通过品词析句,感悟诗词的文字美感。我国古诗词具备语言精练以及表现力丰富的特征,常常一两个词汇便可呈现出深刻的意境。在古诗词鉴赏学习中,语文教师可对古诗词当中特定词汇和语句展开重点赏析,促使学生们在赏析中感知作者创作当中的“炼”字技艺,指导学生们重点抓住诗中关键词,感悟情感。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学习中,作者在诗中后两句描绘送别情景,学生可感知到这一情景是描绘两位潇洒风流的诗人且富有诗意的分别,以及对于朋友美满未来的愿景。因此,语文教师应通过品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发掘诗词内涵,感悟诗词情景。

结语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语文教师应加强情境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助力学生对古诗词当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实施赏析,并持续创新教育手段,塑造趣味性强以及优质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多媒体技术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