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善良深植你心
——《老王》案例反思
2019-01-12李娟
◎李娟
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区光祖中学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语文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健全人格,可谓任重道远。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即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亦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是语文课程应该贯彻落实的。
二、案例情景描述
(一)课文介绍:杨绛的《老王》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同时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吗?
(二)课堂深入
这堂课的目标主要是:两个不同阶层人物遭遇都很不幸,而他们通过善良的品性在那样冷漠的社会环境下依然能感受到一抹温情。也告诉我们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善良的品性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重点感受老王的不幸。
文章中老王生计的来源“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住的地方是“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还“瞎掉一只眼”。此外,他“是单干户”“失群落伍”;他几乎没有亲人,“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是一个“老光棍”,大脑还不灵活。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不难理解,老王是一个饱受生活摧残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不幸者”。病、残、贫穷、孤苦是他的代名词。
第二步:深入阅读,引导学生悟出人物更深的不幸。
比如老王,“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疾,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疾,而瞎掉一只眼。”
通过深入分析句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也很快能够总结出老王更深的不幸在于:在冷漠的社会,在炎凉的世态下他的不幸并没有让他得到同情帮助,反而是被抛弃、被欺辱、被践踏、被孤立、被排挤、被恶意戏谑,被践踏尊严。
第三步:品出不幸背后的幸运。
两个不同身份的人,本没有任何瓜葛,但是这些不幸让他们相遇,因为他们的善良让他们感受到冷漠社会中仅有的温情。老王送冰比别人家大,车费减半,帮忙送钱先生入院深感钱先生家也不易不愿意收钱,病入膏肓了还给钱先生家送香油鸡蛋。杨绛女士则坚决不占人便宜,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总照顾他生意后悔没让他进来坐坐。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两个人本性中的善良。
两个不幸者,以善良回报善良,以信任回报信任,在寒冷的岁月,抱团取暖,用诚实的品性、做人的本性守护着社会良知。底层的小人物也因善良、高贵的品质而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第四步:拷问社会良知。
问题导入:“我也不懂,没多问。”面对身裹白布凄然离世的老王作者最想追问的是什么?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帮助他们改善处境。期待社会更加文明,期待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最后课堂寄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三、案例分析
美国马克·吐温说:“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能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法国罗曼·罗兰也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的人。他们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也有像作者那样深陷不公却仍然能够心怀平等博爱之念,乐于去帮助别人。我们可能随时都会遭遇生活的不幸,但是唯有善良才能让我们再次遇到温暖,感受温情!
语文课程需要进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健全人格,将善良的种子播撒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并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孩子们将来才会懂得与人为善并能乐善好施。此案例旨在通过课文对孩子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让善良深植孩子们心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