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2019-01-12于雯雯
◎于雯雯
在新课改下,为了发挥学科教育对小学生的终身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人们提出了核心素养一词。具体到音乐学科中,就是指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所产生的音乐理解、音乐表现与创新能力,也就是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所产生的一些艺术表现和多维认识。这一理念的普及切实转变了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重点,需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思维启发性、情感熏陶作用与人格优化作用来优化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做准备。
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情境,是指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教学环境,以学生的真实情感为基础,以课堂生成为中心,便于学生在情境引导下进入音乐探究氛围。客观来讲,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情感因子,而这一隐性资源便是小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艺术欣赏共鸣的基本桥梁,反映着小学生的音乐理解程度。因此,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理解能力,为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开个好头。
在《红蜻蜓》一课教学中,我便借助一个童话故事引入了本课知识。这个童谣故事以《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为基础,讲述了红蜻蜓想与本班学生做朋友,却在路上遇到了一些阻碍的故事。学生十分喜欢童话故事,能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下快速进入相应的情景氛围,而这就为歌曲教学做好了准备,使其掌握了《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便于小学生完成歌词识记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所使用的二声部合唱技巧,以及表现声音强弱的技能手法,则可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作品,发挥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作品是为了利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与理解,促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变化规律,以便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音乐素养下,音乐学习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多维思考与动态交流为中心,所以音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
在《田野在召唤》一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结合简谱中的符号标志灵活调整自己的演唱节奏与演唱方法。在本节课上,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每一个音符的表现效果,借助《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的音频资料,引导小学生反复聆听了这首歌曲中使用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的节奏片段,鼓励学生自主演唱,反复聆听与对比,感受每一个音乐符号的艺术表现效果。在探究中,所有的学生都可畅所欲言,而我也会充分整合学生的音乐感悟,借此突出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记号的演唱技巧与识谱要求。
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创作,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力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音乐教学都是一直以统一的分数标注来筛选人才的。这就直接压抑了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使其将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作为音乐学习的全部。然而,在音乐素养理念下,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与艺术表达能力可谓是重中之重,体现的是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因此,音乐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创作,综合优化学生对听觉艺术的感悟与表现能力。
《采山》一课教学结束之后,我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器乐知识与技能展开器乐伴奏,同时鼓励善于肢体表达的学生将“采山”活动创编成一个个形象直观的舞蹈动作,以伴奏、舞蹈与歌唱相结合的方式来鼓励小学生自主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比如,在“乐队”伴奏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分别选择了响板、三角铁、沙锤、双响筒,而这些乐器的音色比较特殊,融合在一起却另有一番风味,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感受。
结语
在音乐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十分重要,为音乐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有着良好审美素养的优秀人才。因此,音乐教师要注意创设开放的、自由的、多维的音乐教学环境,全面解放学生,逐步培养与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