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

2019-01-12张利彬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国画美术融合

◎张利彬

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现状

(一)应试教育对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带来了一定阻碍

众所周知,普通中、高考并不涉及美术考试,基于这一背景,美术课程常常徘徊于各学校的边缘地带,不少学校甚至只是名义上为学生安排了美术课,实际上美术课常常被其他文化课所占用。在这种境况下,学生学习常规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尚且不易,就更不用说基于美术课程学习传统文化了。

(二)西方的美术文化对我国美术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诚然,这给我国各方面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与此同时,也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冲击。如,最近几年,外表看起来简洁、写实的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形式渐渐受到了国人的喜欢,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本土的国画却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人所忽视。此外,由于我国并没有针对文化进口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使得不少较为庸俗的画作流入我国境内,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美术学生的审美,同时也削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程度。

(三)不少美术教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今的美术教师多是出身于专门的美术高校,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学习素描和油画的。不可否认,这类教师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不过他们在文化学习上往往有所欠缺。基于这一背景,有不少美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上只重视绘画技巧以及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这给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方法

(一)积极推广国画课程

诚如上文所述,在西方美术文化的冲击下,近些年,国人对国画艺术的关注度正在减少。那么,针对于此,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美术教育切实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广大学校积极推广国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学校可先从聘请专门的国画教师着手,之后,立足国画课程,建立专门的国画教室,并从环境营造的角度对国画教室进行精心设计,以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充满墨香韵味的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国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基于良好的气氛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国的国画文化。此外,基于国画课程,学校还可以进一步对其内涵进行扩充,如,从国画延伸到文房四宝;由国画延伸到书法、延伸到古诗、延伸到词曲等,从而使国画成为学生开启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为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发展提供助力。

(二)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

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是促进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深度融合的基础。现阶段,很多初中每周安排的美术课程大概在一到两节,且课程与课程之间相隔的时间较长,从人类的遗忘规律曲线去看,很多学生在学习新的美术知识时,很难将之前学过的内容与之联系在一起,这给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阻碍。因此,广大初中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状况,适当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可参考体育课的课程开设为两到三节课,且两节课之间的时长不超过一天,以此为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为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提供平台。

(三)革新美术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目前来讲,教师依托课本采用灌输型教学模式授课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从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的视角去说,广大美术教师必须尽快革新自身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立足“生本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尽最大可能去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传统文化渗透,为其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如,在学习美术形象的表现时,教师将这部分内容与我国的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如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剪纸艺术等,然后引导学生基于具体的例子,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继而使之完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评价,以切实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创设与有效开展。如,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六、日的时间开展文化寻根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本地城市中的传统文化、美术意象等,以此进一步提高其主动捕捉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其传统文化素养与美术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挖掘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此,不仅可以有效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推动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国画美术融合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国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