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19-01-12李刘汪彭蕊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镇物流特色

李刘汪,彭蕊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特色小镇指在范围和功能上相对独立于市区,具备明确产业导向、浓厚文化内涵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区域[1]。它在经济发展注重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对科学调整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区分布,发掘城市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城乡间要素互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良好态势具有重要作用。

1 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

1.1 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有两个关键连接点:一是特色小镇对农业有着较大的吸引力,特色小镇可以为农产品贸易提供平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特色小镇的复合功能可以助力农村条件改善。特色小镇建设理念突出“地域性”,可为农村劳动力、民间资本等生产要素集聚提供便利,有助于农村企业发展和农村产业振兴。

1.2 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产业转型和资源集聚

特色小镇坚持产业导向,汇集了一系列高端生产要素,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拓宽企业发展空间。特色小镇具有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和农村产业整合等功能,为分散的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户走向专业化、集群化、特色化提供了契机。

1.3 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

城镇化发展之初,市区由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生产要素从小城镇向大城市单向流动,导致城市脱离农村,孤立地向前发展,面临动力不足问题[2]。特色小镇建设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可以克服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城市病”,完善城市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2 B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B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2017年B市有四个特色小镇成功入选省级重点镇,分别是H县上谷农贸小镇、L区国际足球小镇、H区双墩物流小镇与Y区禾泉农创小镇。同年,B市出台《B市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意见》,特色小镇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当前四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如下:

2.1.1 上谷农贸小镇 项目依托当地原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展开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建成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同时运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并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配送。小镇还发展O2O模式,开展线上推广活动,快速聚拢移动端流量,增加曝光度。目前小镇已开展糯米粉电商培育工作,建成上行渠道网,单日销量达2000元以上,电商小程序也进入开发阶段。

2.1.2 国际足球小镇 项目选址于城南新区,毗邻奥体中心,规划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64亿元,已承办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计划建设运动训练区、体育教学区、休闲娱乐区、餐饮文化区、体育信息交流区五大模块。据预测,项目建成时可吸纳3~5万人就业,年收入逾5亿。

2.1.3 双墩物流小镇 双墩物流小镇坐落于B市H区工业园内,目前已有多家物流企业入驻,输送线路覆盖全国和部分国际物流运线。小镇已与周边包装厂等企业达成伙伴关系,引导产业集聚,同时为本地区农村快递点建设提供便利,使农民能够近距离接触“互联网+物流”。园区建设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广泛就业于小镇内的物流、餐饮等行业。

2.1.4 禾泉农创小镇 该镇毗邻国道和高速公路,背靠当地风景名胜区,规划占地5000亩,总投资超30亿元。皖酒文化基地和禾泉农庄等重点项目已投入运营,接近300家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已入驻。小镇与远大投资、大富机电等多家企业签署了产投协议,并与中科大、安财大等高等院校在诸多模块展开校企实训项目合作。小镇拥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是上述四个小镇中最突出“社区治理”和“人文景区”理念的建设单位。

2.2 B市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产业链不完善,乡镇企业参与度低 特色小镇建设起步阶段,入镇需要较大的资本量,政府指导下的招商引资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政府由于其“公共性”,不能全面反映偏好,明确各个企业的生产性质和需求,导致企业经营范围零碎化、项目分散化,甚至存在产业链断层[3]。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参与度有限。以上谷农贸小镇为例,参与农产品批发与食品加工的大都是规模大、实力强的个体户,乡镇企业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小镇产业园准入条件较高,如厂房出租费高,水电单价贵等,提高了准入成本;二是园区已有产业与企业关联性不大,形成不了聚集欲望。

2.2.2 农民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激励 B市属中等城市,相对于皖北其他地级市而言,人口较少,就业条件有限。大批农民工外流,导致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双墩物流小镇表现得极为明显,镇内经常出现周期性“用工荒”,快递高峰期不得不跨地区招聘员工弥补用工缺口。

2.2.3 功能设施缺乏,发展框架尚未建构 特色小镇是具备多种功能和价值导向的综合体,其中生态建设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不可或缺[4]。B市特色小镇建设刚刚起步,摆脱不了“产业园”式思维,即把产业集聚和平台建设作为主要目标,忽视其生态价值与社区价值。如上古农贸小镇,农产品加工产生的麦苗碎渣、稻壳未能合理利用,被随意堆放在周边田地上,影响周边环境;淮上物流小镇为节省建设成本,安置社区和员工宿舍因陋就简,且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和当地村委会管理责任不清,常常相互扯皮。

2.2.4 特色小镇与农村的联动机制有待于拓宽 B市的“市区-特色小镇-农村”联动机制需拓宽领域并制度化和体系化。就产业联动而言,目前农村只是特色小镇产业部分原料的产地,两者之间的资源流动是单向的,农村市场没有被开拓出来。就人口流动而言,B市国际足球小镇和双墩物流小镇承载了部分农村居民回迁,但其他小镇发展过程中本地村民参与有限。特色小镇应承担农户就地城镇化的责任。

3 城乡融合背景下推进B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3.1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融合度和乡镇企业参与度

特色小镇建设理论准备阶段应以延长产业链的思维做好战略规划,明确产业开发优势与机会,发掘地区产业深层次内涵,进行产业链整合,如探索城南信息产业与双墩物流小镇合作,打造“互联网+物流”新模式。此外,应降低特色小镇企业准入条件,建立乡镇企业参与的长效机制,让广大乡镇企业参与到特色小镇发展中,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发展要素的交流与互动[5]。

3.2 加强人力资本保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综合体,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卓越的人力资源。作为三线城市的B市,与合肥、南京相比人才吸引力有限,为此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就业保障政策,如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完善交通运输网提升出行便捷度,吸引人才。特色小镇应积极吸纳周边人口就业,以就业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鼓励创业者,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入驻特色小镇,发展事业;二是推动市区产业和乡镇企业融合发展。

3.3 建立多元目标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产业园和经济开发区过分重视产业发展,忽视相关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园区发展缓慢、周边环境污染等问题。特色小镇建设继承了传统的“产业园式思维”,但不应为其所限,小镇的社区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应当被充分发挥出来,并与其经济功能相适应[6]。政府应实现其作用的部分撤退,给予小镇更大的自主权,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立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机制上。

3.4 完善“市区-特色小镇-农村”联动机制

首先要加快产业联动机制建设,使周边农村成为特色小镇的重要原料来源地,让周边村民直观地感受到特色小镇带来的益处。其次鼓励周边农村人口向特色小镇流动,从制度上加大人口流动的灵活性。最后要加快建设农业联动机制,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实现农村与特色小镇双向互动。

猜你喜欢

小镇物流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