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表演的基本美学原则探微
2019-01-12刘力维
◎刘力维
一、钢琴艺术美学因素
(一)钢琴表演艺术概念
钢琴表演艺术,同其他乐器表演一样,诸如打击乐表演、吹奏乐器表演、弹拨乐器表演等,它们均是演奏者基于对某种乐器的使用,对自身音乐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并传递给观众的高雅艺术形式。演奏者能够演绎好钢琴曲,除了与其全曲框架结构的设计、乐曲有力的诠释、音色的多变、技术的完美等有关外,还与其能否切实驾驭乐段中的情景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二)钢琴演奏艺术之于演奏者的重要意义
钢琴演奏者完整而准确的弹奏能使作曲家的意思通过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来,而钢琴表演则是在演奏原作的基础上融入演奏者意愿的一种再创作,是演奏者与作曲家有时间跨越上的沟通,并让作品得到新的更广泛的延伸。钢琴演奏成功的关键在于,演奏者要将原作中的效果、意境以及意义表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演奏和表演是不一样的,因为表演比演奏更胜一筹,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表现形式,需要演奏者立足原作,将其对该部作品的思考和理解表现出来。换言之,如果将原作作为作曲家的一度创作的话,那么演奏者的表演将是二度创作。基于此,加上听众的三度创作,相应作品的内涵才能得以完美再现。
表演可以理解为“表”和“演”。表,就是内容;演,就是诠释,即表演就是把内容诠释出来。演奏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有特定的人群的时候来演绎、诠释、解析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心感受和构思,而演绎的同时也必须与自身的创造个性相结合,倾注自身思想和情感,予以音符生命,唯有这样,方能相对完美地完成演奏者的使命。
对于钢琴演奏而言,理解钢琴的表演艺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技术。“技术”是以实现钢琴演奏艺术为目标的手段与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练技术就是掌握钢琴表演艺术的“器”。
2.风格。“风格”渗透了不同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个性与特点,构成了演奏者的实质内容。然而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演奏家又给了作品不同的音响效果和表现方式,对音乐风格的理解更是体现了演奏者所需要的准则,是演奏者对音乐总的观点反映。
3.表演。“表演”包含了从作品的识谱开始到上台演奏的全部内容,是演奏者艺术概念、艺术层次以及艺术品位的涵育过程。此外,也要注意突出声音的美感,因为声音是音乐艺术的核心内容,声音的美好与否,将直接决定音乐作品的最终呈现质量。无论是哪种表演音乐情感的手法,最终都需要依托声音来呈现,因此,在声音上努力下功夫是所有音乐人必须要做的工作。
二、演奏者应怎样去诠释并表演音乐作品
作为一种书面物质载体,乐谱没有任何听觉方面的意义,但是当它们落入演奏者之手后,所呈现的美感却是无与伦比的,它们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精华,没有乐谱,音乐的存在感将会被极大地削弱,生命力也将岌岌可危。钢琴音乐作品的存在,取决于乐谱,更取决于观众能否接受乐谱中所蕴含的音乐。乐谱唯有被演奏出来,才能和社会意识产生联系,继而才能输出影响,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现实中的存在。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在漫长的审美实践与音乐创作中渐次积累起多种形式的音乐审美经验,并在这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彼此不同的曲式结构、节奏、旋律、调试以及音阶等表现方式。如莫扎特与贝多芬就因为生活的时期不同,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前者用18世纪的音乐风格进行情感态度表现,在其鸣奏曲中,小舞步曲几乎充满了嬉游曲的性质。而后者的小舞步曲中,时代的烙印却十分明显。一般来说,古典的作曲家不会直接对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表达,而是把他们的主观情感交织在清晰的、一般的、客观的陈述之中,并受到古典交响曲形式的限制。总的来说,不同的音乐艺术流派所蕴含的音乐内涵往往不同,所以后人在面对不同流派的作品时,一定要注意理性地去分析。
为了更好地呈现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感情因素。需要注意的是,音乐表演中的感情并不只是指某种抽象的感情形式,它同时还涵盖了时代性与民族性,对此,演奏者本人必须要理智地进行分析、思考和创造。
结语
钢琴表演这门艺术有着多种性质,如多义性、变化性、多侧面性等。这要求演奏者必须根据自身的内在尺度对钢琴演奏的实质进行把握,并基于此,将感性表达和理性把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演奏者才能切实领会作曲家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以及其中还没有被挖掘的潜在意味,继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抓住钢琴演奏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