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12郭亮袁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郭亮 袁琳

我国是一个源远流长、民族众多的东方文明古国,经过了深厚文化的积淀和无数岁月的洗礼,中国成为了一个民族文化悠长的国家。在56 个民族逐渐融合、发展、交流下,共同谱写了象征着民族文化精髓的舞蹈篇章。民间舞是广大群众表达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各族人民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等影响下的产物。烘托着浓厚的民族精神与民族色彩,是各种祭祀活动、礼仪活动、民俗活动的传承者,也是人们生活中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更是人们茶余饭后情感的表达者。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各显风采的音韵和风格,都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舞蹈,本身对一个人就有重大的塑造意义。舞蹈不仅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形体美,还能培养一个人的精气神。无论是哪个风格的舞蹈,都能对学子起到陶冶情操意义。尤其是民间舞蹈,能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接触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自然地将文化与舞蹈相结合,从而更能接受该民族的文化,更加尊重文化多样性。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民情、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地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生学习民间舞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的指导,一个教师的好与差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自身素养都能感染到学生。在高校中,许多民间舞蹈教师水平和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就教育阶段而言,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配备不齐,有的学科甚至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教学生“学会”的教师多一些,在学会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教师少一些。其中有些教师会把每一次的课堂当做是一次任务,任务完成了就结束了,课后并不会进行自我反思。许多教师分析知识的能力很强,对于学生的研究还很不够,很少有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进行针对的教学。还有一些教师并没有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很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独立成长。高校与高校之间师资力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讲解动作、教学的方法也大不相同。对学生的管理、渗透的思想也会有差异。虽然许多民间舞蹈的老师具有很强的指导能力、表演能力,还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但民间舞蹈的教学成果并不理想。在当前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师傅带弟子”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又抹杀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舞蹈老师的专业素养品质很有必要。胜任一名民间的舞蹈老师,不单单要拥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还要努力丰富学识,增强自身的内蕴,积累丰富的文化修养。教师,需要提高对多种民间舞蹈的悠久发展、文化背景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研究,发掘出民间舞蹈的本质,更深入地理解其内蕴。此外,教师还应加大对教材的建设,加强民间舞蹈教材的改进,不能直接抄袭图书内容。成为一名舞蹈老师,我们应该相互帮助,特别是向一些民间舞蹈专家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在相互学习中增加智慧。

动听的民间歌曲也为民间舞蹈增添了许多色彩,使民间舞蹈的形式更加丰富,地方文化更加鲜明。许多民间舞蹈都是把舞蹈和音乐融合为一,常常唱歌跳舞,或者以歌为主的伴舞,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地方的民间音乐,当然对我们民间舞蹈的发掘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样,我们也可以勾勒出舞蹈姿态在书法、笔墨运用和结构安排上的变化。唐代大母擅长剑舞。据说张旭是当年的草圣,当时他看到公孙大娘拿着剑跳了一段舞,恍然大悟,立即悟出了草书该有的神韵。同时,民间舞蹈借助艺术和文化,包括绘画、造型,让我们的服饰、舞台设备、设计更加耀眼,增添了鲜明的民间舞蹈特色。

高校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不仅仅是对民间舞蹈的传承,更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民间舞蹈以它朴实无华、生动灵活、充满趣味等特点广受各自民族的喜爱,它们不仅丰富了本民族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了这份传承,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应该继续创新方式方法,使得民间舞蹈得以延续,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