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中创新能力的体现与发展
2019-01-12邹亚林
◎邹亚林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生活阅历还不是很丰富,音乐知识也非常有限,但是他们有一颗富有创新思维的心,这正是音乐鉴赏最需要的宝贵品质。我们要做好青少年音乐学习的领路人,用音乐创新思维叩响音乐世界的大门,让青少年群体学会倾听音乐蕴含的深刻情感,用他们的独特视角解读不同的音乐。笔者作为一线初中音乐教师,针对音乐鉴赏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浅薄的建议。
一、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丰富鉴赏内容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抒发情感的有效艺术形式,从远古的祭祀音乐,到近代的各种音乐流派,都无一例外地抒发了人类的喜怒哀愁。我们在鉴赏音乐作品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欣赏音乐节奏、音调、乐器特色等表面艺术,更应该透过音符挖掘到创作者的创作初衷,音乐作品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要抓住音乐作品的情感主线进行鉴赏。例如我们在带领学习者鉴赏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名作《梁祝》时,可以结合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全篇主要分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三大章节,其中呈示部是最重要的演奏内容,描绘了梁祝二人三年同窗共读共玩的美好时光,曲调欢快,展开部展示了英台抗婚的悲愤之情,最后二人化蝶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这段小提琴协奏曲前期营造出了欢快的氛围,后期开始哀伤婉转,初学者只要抓住了梁祝爱情故事的情感主线,就很容易把握曲子的起承转合。音乐教师要把音乐鉴赏和音乐情感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运用初学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品味出不一样的情感色彩,提升初学者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倾听纯音乐,培养音乐鉴赏新理念
音乐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可以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音乐学习者的音乐审美眼光不同,鉴赏音乐作品的方式、获得的音乐鉴赏体验也是不尽相同的。初学者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具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听一些纯音乐,启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培养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初学者倾听一些班得瑞的纯音乐。班得瑞的纯音乐比较舒缓,很多都是采用的自然之音,营造空灵飘渺的曲风,是我们想要释放压力、平复心情时最好的选择。初学者在倾听纯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此刻就置身在森林之中,耳边传来了轻柔的风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远处时而传来鹿鸣声,尽情发挥音乐的遐想,描绘出自己所想象的音乐世界,能哼唱其中的经典段落。
纯音乐是音乐返璞归真的表现,我们在鉴赏纯音乐时,要启发初学者的音乐想象力,让音乐和思维发生激烈的碰撞,引导初学者把音乐想象力转化为哼唱、演奏等形式,提升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我们还可以在鉴赏纯音乐时融入舞蹈元素,让学习者在纯音乐的伴奏下,随心而动用肢体动作展现音乐的魅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放天性,用身体的律动来呈现音乐的节奏、情感,让虚无的音符幻化为具体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的节拍恣意地进行舞蹈,真正融入到音乐营造的情境中,学习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演绎,可以有效激发一些音乐新创意,用青少年独有的视角去诠释音乐的魅力。
三、融合流行音乐,提升音乐创新能力
音乐发展到如今,其本身也在进行不断创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新的音乐流派,音乐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在初中音乐阶段的音乐鉴赏中,我们可以融合当下的流行音乐,引导青少年把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开创音乐鉴赏的新蓝图。例如我们在鉴赏流行音乐时,可以结合青少年喜欢的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鉴赏流行歌曲通俗直白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体会这首歌曲传达的励志精神,这种精神正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需要的精神力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盛宴,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音乐教师可以运用流行歌曲,激发青少年的音乐创作灵感,可以引导初学者对一些传统歌曲进行改编,改编成符合当代青少年音乐审美的新歌曲,在音乐创作中培养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体验音乐创作的魅力所在。音乐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中国风流行歌曲,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启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把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进行融合,提升音乐鉴赏和音乐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音乐鉴赏教育要紧密结合当下音乐发展的现状,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倾听纯音乐,启发音乐想象力,融合流行音乐,开创音乐鉴赏的新蓝图,提升青少年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