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9-01-12李香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堂传统

◎李香琳

一、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今大学语文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虽然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一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理解,不能将传统文化深刻地演绎给学生。这就造成了在大学语文课堂当中的传统知识讲解多数停留在简单介绍的层面,甚至有的还是可以省略的部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教学也只是按照教科书和教学内容进行机械搬运,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它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也将悄然疏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利于教学课程的开展。

(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方式不合理

虽然大多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都加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可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在运用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着传统文化教学。这样,不仅极易将课堂教学置于枯燥、无味的境地,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会对传统文化的传统与发展产生较为消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重视国学经典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生活、生产、劳动和发展中积累的文化体系。它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内容,可以表达和反映一个国家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一个国家的思想和价值观。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由各民族研究出的文化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其传统文化素质,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经典阅读教学予以充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经典来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形成相应的传统文化思维。例如,《尚书》《春秋》《诗经》《论语》《孟子》《荀子》《史记》等,老师在进行这些经典著作教学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尝试去理解其中的魅力,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要辅助引导他们明白其中的含义,以深化其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自己的感悟。在阅读完这些经典的著作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和在阅读中的收获写成一份读后感,然后老师通过检查读后感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深化学生课堂主观学习体验

教师要想提高传统文化在日常语文课堂上的渗透效率,同时推动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其自身修养,就必须要重视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地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之下,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才能获得有效加深,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好传统的文化知识并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老师不妨在课程当中对学生采用引导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欲望,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无拘束地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当中,不断学习其他人的观点,继而有针对性地对自己之前的错误认知进行修正,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诗歌《定风波》的教学中,老师不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从思想和情感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情感,由此避免教师盲目进行内容灌输,在畅所欲言中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促使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

(三)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今天,大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重大改变。最为突出的就是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走进课堂并且十分普及,信息化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展示和营造氛围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课文《红高粱》中,教师可以利用方便的网络资源,通过声音和图片增强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大学语文课中教授的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内涵。

结论

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有利于丰富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广大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予以充分重视。加强相关策略的研究,并积极在教学中践行,以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度,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堂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