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高职在路上
2019-01-12梁想
◎梁想
一、高职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强调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下,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大多被网络所占据,对传统文化经典书籍阅读较少,且许多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如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其次,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重点都放在职业教育上,过于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而忽略文化方面的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仅让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信仰与智慧,是提升高职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文化教育不同于知识学习,它无法通过单方面的讲授来实现教学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接受和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出有利于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引导学生来关注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等综艺节目,还可以参照其模式来组织课堂游戏活动,从而让学生关注汉语,发现汉字之美;在课前可轮流安排学生分享我国传统的习俗、故事等,激发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朗诵》一课的时候,为促进学生朗诵素质的综合发展,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朗诵的知识与技巧,更要利用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朗读者》的视频,让学生通过一篇篇经典美文来感受其中的生命之美、文学之美以及情感之美,学习表达的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训练的时候,教师可播放一些符合朗诵内容情感和风格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朗诵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二)构建网络平台,文化渗透生活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其阅读方式也从纸质书籍变为了手机、电脑等信息设备。
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使教学从课堂中走出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针对许多学生喜欢使用微信软件聊天的现象,教师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由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通过公众号来推荐给学生。或选择当下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电视剧、电影等,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其进行讲解或批判,为学生还原出历史的真实面貌,以实现正本清源的目的,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
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来更新公众号的内容,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比如在教学“礼仪”时,为学生推送“程门立雪”“孔融让梨”“曾子避席”等故事,既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相辅相成。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职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也不能只停留在文字层面上,而是要采取丰富的教育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比如我国有着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又是象征着我国古代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可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复兴传统节日,研究与节日相关的古诗文,了解古人过节时的活动,感受当时的民风民俗,在实践当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进行推动,形成二次传播效应。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的血脉。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的较量,也体现了精神文明和民族文化的较量上。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是当前广大教育者的共同追求。弘扬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践行,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使其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