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思想研究

2019-01-12赵辉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政理想信念红色

◎赵辉

一、红色文化的思想渊源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并不断地选择、汲取、整合、重组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历史条件,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新时代红色文化思想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又是对红色文化的升华与超越。

(一)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在殖民侵略和封建专制的双重统治下,中华民族已经处于危亡时刻,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索救国救亡道路。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在社会上掀起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为中国红色文化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从此,红色革命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为红色文化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迅速发展,红色文化开始大量积淀,逐渐形成了中国红色文化思想谱系。

红色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密切相关,在时间性和主题性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时代价值。在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红色文化内涵主要是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培育、宣传、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体现着民族文化自信。随着时代变迁,红色文化发展、研究表现出百家争鸣、包罗万象的特征,既有关于红色文化的革命经验、革命精神方面的传承、研究与创新,又有关于红色文化的文化性、经济性、政治性等方面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广泛而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汲取革命历史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本质,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文化自信。

(二)红色文化的实践渊源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事实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更多更艰难解决的棘手问题,如供给侧改革、反腐败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扶贫攻坚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来,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精神上进行“补钙”,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以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踏石留印的坚强意志,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遇到困难和逆境时不动摇不消极,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这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源。

二、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坚定理想信念

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幸福之路,这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虽路途坎坷,但坚守初心,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在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决定人的方向,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还和人的为人处世方式息息相关。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补充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信念,或缺乏正确信念的人,精神堡垒则容易被贪婪、功名等攻陷,导致其出现政治变质、生活腐化等问题,不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让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扎根,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外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夯实我们的理想信念的根基。

(二)心系人民情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身上共同的标签,也是其最高的从政道德,体现了红色文化思想的独特属性即人民本质属性。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种种的艰难险阻,从小到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带领着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走在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上。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间,走进人民之中,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将其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人民对党的信任、拥护和爱戴,从而向人民交付满意的“答卷”。

(三)坚持实事求是

敢于担当、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又一优秀的品质。在9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着这一品质,凭借着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劲头和勇往直前的实干精神,带领着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进行全面改革,致力于精准扶贫,解决了过去棘手的难题,办成了许多看似无法办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来诠释何为奋斗,何为实事求是,用实干成就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四)传承优秀文化

红色文化思想是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一步步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在中国的红色思想中,无论是“红船精神”还是井冈山精神,都体现了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究这两种精神,可以发现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语境融合,还用中国的方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其贴近时代、贴近大众,同时,还继承与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种优秀的基因,如 “舍生取义”“民惟邦本”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在现代依然是很多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其蕴含的强大的中国精神和生命力量,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坚守初心。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的思想谱系建构

红色文化思想来源于中国革命历史实践、扎根于中国当代实际、跃居于时代前沿的科学理论,是正确认识中国、科学发展中国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以敢于担当和勇往直前的责任及勇气,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新方针、新政策、新举措,科学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的重大时代问题,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伟大”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构成、完善、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谱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十八大以后,我们党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出发,从历史高度完整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地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蕴涵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展现,标志着其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迈入了新的阶段。习近平同志以走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和历史自觉,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经验,深刻洞察当今社会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针对现在所处的时代,和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准确把握和创造性的回答,提出了“四个全面”,从而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稳步走、健康走的问题。“四个全面”集中回答了我国多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社会等,并初步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战略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等优良传统,从而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依然保持着那份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共中央提出了“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建构,治国理政理念进入一个新阶段,很大激发了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使其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共同努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广大的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党的意识,增强政治觉悟,服从服务大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诺言,并牢记使命,坚守初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披荆斩棘,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奋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鞠躬尽瘁。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并对“四个伟大”作出全面部署,创立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大战略格局,提出并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走什么道路、举什么旗帜、依靠什么主体力量、实现什么宏伟目标、保持什么精神状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四个伟大”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奋斗的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则是我们要走的道路,从而使改革和发展方向正确;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障的决定性作用;伟大斗争是党和人民的责任担当,进行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四个伟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和我们要走的道路,鼓励着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猜你喜欢

理政理想信念红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红色在哪里?
신시대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