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食同源理论的基本认识与浅谈

2019-01-12郭家欣

人人健康 2019年17期
关键词:药食药膳同源

郭家欣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 河南 郑州 450046)

1.药食同源理论起源

世间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思想理论伴随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而更加深刻,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年轮。药食同源的正式提出在上世纪20-30年代,但是思想的起源却由来已久。不断发展的知识和技术,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于自然更深入的了解和利用。人类从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利用火种,逐渐发展智慧与生活经验。但初期知识水平的有限以及智慧的不成熟,导致人类对食品和药品的辨别,处于一种极为模糊的状态。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与逐渐意识到对于有些药物可当作食物,食物也可被当作药物,二者的性质可互相转化。“药食同源”思想理论的基础也大致由此而来。随着最早的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的出现,标志着食物与药物的分化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与范围。[1]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令民知所避就。”由此可知神农时代药食不分。这是“药食同源”思想的朴素表达。《黄帝内经·素问》云:“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 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思想就是药食同源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药食同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本草纲目》也提出一种理论思想:“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所谓四性五味即是指食补分四气,五味,四季宜忌证施养,也充分体现了中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药食同源是中医独具的思想和理论。

2.药食同源之药膳

药食同源理论也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人参、当归可补气;枸杞可滋阴补肾等。药膳的花样也层出不穷。东汉末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00余种, 其中大枣、人参、当归、枸杞子、党参、黄芪、莲子、薏苡仁等, 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 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药膳发源于中华民族传统饮食和中药食疗思想,理论依据于药食同源思想,一步步按照药膳配方制作的药膳对于特定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用当归、黄芪、党参、莲子 、乌鸡,炖煮即得药膳乌鸡汤,可补气血、固本养生。现代人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提高,很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吃药伤身体,也并无明显病理状态。因此采用食疗的方法,从药食同源思想中汲取智慧,吃药膳,既吃的色香味俱全,又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了恢复,一举两得。但是药膳虽好,也要严格依照四性五味原则,依照生理活动与病理表现来合理的进行药膳食补。且制作药膳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药食同源之品,毕竟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食同源之品毒副作用几无,有利于温和的补身体,治疗各种亚健康状态。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膳作为自成体系的存在,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容否认,但前提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懂自己的体质,以懂药材的性质为基础,来选择合理的药膳。弘扬民族药膳文化,将中华药膳养生文化推广至全世界。这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3.药食同源之保健品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个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注重养生,以食谱入手,平日里正常健康的饮食规划有助于身心健康。古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反映了食品的4种主要特征和功能:安全、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些既是古人对药食同源共性的认识,又反映了药食的区别。[3]作为药食同源的食品药品,其安全和健康问题仍应接受某种程度上的限定。现代社会相关方面的法规已明确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界限,又因某些药食同源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由此产生了保健品的概念。“药食两用”物品在社会生活被广泛应。卫生部门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监控把握,又限定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的概念。

保健主要是指利用某些保健品在对身体极少有副作用的情况下调节生理功能。我国药食同源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该理论也是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中药组成部分,中药与保健食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4]保健品并不能治疗疾病,它仅有的作用是调节人体机能。好的保健品对人体有益,保健品的原材料一般都是药食同源之物,对人体效果温和,还能助益人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保健食品可作为机理调节剂以及营养补剂。保健品还有一个别名是膳食补充剂。保健品由于只含有某些特定人群所需要的物质,因此大多数保健品的营养价值并不是很高,但是它也具有优势,保健品在特定的保健方面比食品更为有效。但依据药食同源理论研制的保健品,由于长时间市场的不规范管理。保健产业中小企业充斥,自身资金的不充分,以及对研发的不看重,导致大多数保健品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并无太大效果,甚至于危害身体。企业要彰显自身的优势,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方向,多聘用人才研发新的产品,一个企业才能活的久远。人们才可得到优质的保健资源,进行消费,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在保健品的研发方面也独具优势,中国自古以来的药食同源思想,也产出了大量书籍,记载了以食物入药的配方等。中国的药企也可从古书中汲取灵感,研发出新型保健品,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古籍中的药方对于现代新药的研发具有借鉴意义。保健品也是同理。

4.药食同源之发展趋势

药食同源中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作为保健食品或药用。我国对于药食同源中药的开发与研究力度并没有达到其潜力巅峰。随着人们对于药食同源文化了解与认同的加深,以此研发的药食同源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起步较晚,现如今世界市场上广为应用的药食同源产品大多来自日本,韩国。这是令人惋惜的情况。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毕竟日本韩国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比中国早了几十年。但是中国仍以极快的速度在各个领域赶超日韩欧美。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我相信在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一定会依靠于我国庞大的中药材市场与古代智慧结晶,在未来的几年抢夺日韩市场,争做第一。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要改变现状,需要国家政府,企业,社会,人众的共同协作。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医药法》标志着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风口。“药食同源” 产业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其发展也具有了法律上的保护与政府的政策倾斜。产品上加强研发力度,企业培养品牌效应,政府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共同努力之下,药食同源产业定会蓬勃发展。

5.小结

“药食同源”是古人关于食物和药物的智慧结晶, 世界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势与共识就是开发中医药的潜力。作为我国中医药产业中不可分割的药食同源, 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保健食品行业中也大量融入了药食同源资源。“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完善的膳食结构与国家发展, 居民健康密切相关。[5]我国的历史渊源决定了中华民族人民对于食补的丰富经验。研究药食同源的中药, 在市场法律的监督下研发产品,确保安全性,保留疗效,是一种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总而言之,药食两用方面的开发潜力尚有广阔的空间, 值得社会各界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

猜你喜欢

药食药膳同源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可缓解干咳的两款药膳
能让你越喝越瘦的药膳方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