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息肉要不要处理

2019-01-12李红

人人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息肉胃肠道胃镜

李红

(宜宾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宜宾 644000)

近些年,高节奏、高效率、高负荷主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胃肠息肉、幽门螺旋杆菌、十二指肠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食道炎等消化内疾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消化道是息肉的好发部位,多发于中老年人,在一般情况下,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极少的息肉会出现出血和梗阻的情况,往往不容易被人发现。当前关于胃肠道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处理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为此,问自己结合胃肠道息肉的类型,就胃肠道息肉要不要进行处理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什么是胃肠道息肉?

胃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对于患者来讲胃息肉患者多数是长期患有慢性胃部炎症的人群,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会引发胃部细胞增生从而形成胃息肉。从实际情况来看,患者和高龄人群属于易感人群,为此需要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从而尽早治愈。

在生活中,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数患者会出现增生性息肉,一般息肉数量较少,其癌变率较低,约为2.1%,而腺瘤性息肉,属于良性胃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多有家族遗传性,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癌变率较高。在一般情况下,多数类型的息肉是可以被预防的,胃息肉中出现癌病最高的类型是腺癌,在出现这类疾病之后会增加肝脏合成胆固醇和胆汁,从而在无形中提升结肠肠腔和粪便中的含量,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腺瘤的出现。

2.胃肠道息肉的分类

从部位分布上来看,胃肠道息肉从部位可分为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直肠息肉。从性质上来看,胃肠道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后者可恶变。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息肉为腺瘤,有明显恶变倾向。治疗原则为切除已开始生长息肉的结肠或其上皮。方法很多,宜根据病人年龄、病理情况和医师经验综合考虑。

3.胃肠道息肉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1 临床表现:胃肠道息肉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在出现多种类型并发症的情况下会出现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等。在放任病情发展的情况下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3.2 诊断:虽然胃息肉在尸体解剖病例中的发病率仅0.12%~0.8%,而胃镜的检出率高达8.7%左右,但近50%的胃息肉是在与息肉无关症状的胃镜检查中意外发现的。胃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上消化道X 线钡餐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可检出较大的息肉,表现为突出于胃腔的隆起性病变。胃镜下息肉多呈圆形或半球形,少数为分叶状,表面黏膜光滑或有细颗粒感,多呈橘红色,较周围黏膜色泽稍重;长蒂者顶端变化较明显,可有白苔、糜烂或出血。若内镜下观察息肉表面有糜烂坏死、基底部有浸润性病变、表面颗粒大小不等、息肉呈结节状等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内镜下所见到的息肉均应常规活检,要求多处分别取材数块,但内镜下活检有较大局限性,易使早期恶变漏诊,因此宜在内镜下切除息肉后行连续切片“全瘤活检”。

4.胃肠道息肉形成的原因分析

胃肠道息肉可能与爱喝酒、吃肉,有胃癌家族史,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90%的胃息肉患者无任何症状,当合并胃炎等其他疾病时,则可能表现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导致胃肠息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因素。胃肠息肉属于胃病的一种,由此可见,胃肠息肉的形成会与日常的饮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酸和细菌产生相互作用,是长胃肠息肉最根本的因素。②遗传因素。如果自己的父母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肠胃息肉,也会使得自己的子女长出息肉。由此可见,胃肠息肉的发生和患者本身的基因存在密切的关联。③炎症刺激。如果患者炎症多发,长时间的刺激直肠粘膜,患者很容易长出粘膜息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糜烂溃病的情况,在治疗康复之后患者的伤疤会收缩,在收缩之后出现息肉。④慢性刺激。如果有一些慢性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就会经常吃药,一些西药刺激性都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息肉的形成。

5.胃肠道息肉究竟要不要做手术?

胃肠道息肉虽然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但是如果长期潜伏在身体内部也会引发一系列癌变,同时如果没有及时切除胃肠道息肉,在息肉的变大情况下还会引发肠胃出血。为此,在检查出胃肠道息肉之后需要患者及时通过手术来割除胃肠道息肉。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的普及和提高下,多数学者认为胃息肉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常见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方法包含高频电凝圈套摘除、激光切除、热活检钳烧灼、微波切除等。其中,对有蒂或大于0.5 cm 而小于2 cm 的无蒂息肉以圈套摘除处理;对超过0.5cm 的胃息肉进行整个切除处理;对于小于0.5cm 的无蒂息肉首选热活检钳烧灼处理,通过对息肉的切除有效避免息肉体积增大而导致阻塞肠道、肠息肉出血以及息肉恶变等情况。而如果患者不想做手术,务必坚持每年做1~2 次胃镜检查,以密切监测病情发展

胃肠道息肉切除手术不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息肉切除手术会有一定的并发症,具体表现如下:①创伤面出血。如果息肉的体积比较大,基底部较宽,这个时候切除息肉之后在创伤面上会出现大出血的风险。②穿孔。如果息肉的基底部比较宽,在息肉被切除之后也很容易出现消化道穿孔的风险。③如果息肉的数量比较多,则不能一次性完整切除息肉而需要分次切除息肉。

为了能够减少息肉切除之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在切除胃肠息肉之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手术之后患者要禁止饮食。肠道蠕动恢复肛门的排气状态,在拔掉胃管之后可以少喝一些水,每次4~5 汤匙,2 小时一次。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可给适量清流质饮食,50ml~80ml/次。但最好还是手术后2~3 天先禁食。第二,在切除胃息肉之后禁止出现较大幅度和激烈的运动。在胃肠道息肉切除之后的两个星期范围内需要严格限制患者打羽毛球、游泳的时间。第三,在手术之后的一个月到两个月之后需要尽可能的吃一些软食。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两个月内禁忌烟酒,饮食有规律,术后3~6 个月后可逐渐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猜你喜欢

息肉胃肠道胃镜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