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真有忘忧草
2019-01-12悦然
文/悦然
忘忧草,乍一听其名,不知为何物,或者认为是武侠小说里的神药。实际上,它就生长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就是日常吃的黄花菜。
黄花菜,学名萱草,南方多称之为金针菜,又有谖草、宜男花、安神菜等诸多五花八门的称谓,古名为忘忧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中,萱草并非名门望族,乃不过是位“小家闺秀”。观其外表,叶片细长,花为筒状,每朵6瓣,向外展张,花色橘红,从夏到秋,开个不停。
黄花菜在我国,大约已栽种了两千多年,是我国独有的土特产。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种貌若金针的美丽花朵,既可食用,又是不可多得的中草药材。
《本草图说》记载:黄花菜可“安五脏,补心志,明目。”
那忘忧草到底是如何得名的呢?据《本草注》说:“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而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白居易也有过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萱草翠叶萋萋,花朵秀秀,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教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难怪古人把它比喻为慈母的音容。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萱草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成为了中国的母亲花。《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代指母亲。古时游子出门远行,临行前在北堂种上萱草,藉此使母亲忘却烦忧,减轻对游子的思念之情。“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表达的正是慈母思念游子时的情形。苏东坡也曾赋诗:“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亲的爱心。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其富含蛋白质、钙、磷、胡萝卜素、脂肪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常食黄花菜大有好处。黄花菜可以熘炒、炖煮、煲汤,味道鲜美,口感绝佳。
黄花菜富含卵磷脂,是健脑的美味食品,还具有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抗菌免疫、改善记忆、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等功能及作用,所以被一些学者称为“健脑菜”“安神菜”。近年的研究表明,黄花菜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其丰富的粗纤维有利于排解大便,因此也是防治肠道肿瘤的首选食材。
值得注意的是,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材,溃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患者,不宜食用。新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在人体内由秋水仙碱转化成的二氧秋水仙碱能使人中毒,所以食用前应将鲜黄花菜用沸水焯烫处理,或用凉水浸泡,以免中毒。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棵区区花草,本身并不含有任何解忧的元素,只不过在观赏之际,助人转移情感,稍散一时之闷,略忘片刻之忧而已。综观常食人间烟火的凡人,能够完全无忧者实在太少,何况天下间所烦恼之事甚多。可见该忧的还得要忧,该忘的就让它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