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2019-01-12廖小平李志强

中国农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林业精准学科

廖小平,李志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如期打赢和打好脱贫攻坚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高校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思考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服务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

一、 准确把握高校开展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人民的福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1]。做好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任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历史使命,更是高校服务社会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一) 高校精准扶贫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政治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党的十八大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是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党的承诺就是高校奋斗的目标,党的需要就是高校的光荣任务。当前主动服务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就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与政治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教育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新时期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等都明确要求发挥高校优势、落实帮扶责任、聚焦脱贫攻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类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扶贫技术团队,重点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涉农院校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

(二) 高校精准扶贫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国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服务社会发展就必须要着力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要明确自身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定位,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扶贫工作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检验科学研究与应用转化的水平、评估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能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努力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同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可以促进高校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完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二、 林业高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

林业高校是典型的行业特色高校。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那些源于行业管理,在世纪之交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省区市特别是教育部等为主管理的原行业部门所属高等学校[2]。这些学校因行业发展而生,长期依托于行业,主要服务于行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优势和学科特色。

行业特色型大学最大的特色在于学科特色[3]。林业高校最大的特色在于林,最大优势也在林。在学科类型上,表现为以涉林学科为主体,并相对自成体系;在学科水平上,表现为以涉林学科为标志,并具有国内较高水平;在社会服务上,表现为涉林学科贡献最大,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4]。涉林学科特色是林业高校长期办学与服务行业的历史选择,也是林业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业高校由建设初期相对单一的学科办学逐渐辐射为以涉林学科为主的多学科办学,不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奠定了自己的品牌,日益积累出雄厚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

林业高校人才培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现代化建设需求,不断健全以林为特色的专业培养体系,使专业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融合、持续完善以林为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让课程内容与林业产业最新技术水平融合、积极创新以林为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促教学、科研实践与林业生产实践融合,努力探索“专业+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逐步形成鲜明的林业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精准扶贫的实践

十八大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发挥涉林学科优势,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进行了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扶贫成果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长篇报道。

(一) 不忘初心坚持不懈服务地方经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历来具有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优良传统,自建校就倡导林业教育要与林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坚持经世致用、教育报国。上世纪80年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率先在全国开创了“林科教工程”,与湖南双牌、资兴、炎陵等县市实行校县(市)联姻,社会反响强烈,被誉为“北有河北农大太行山之路,南有中南林的林科教工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国林业报》等媒体先后刊载29篇文章报道学校“林科教工程”。学校先后与湖南、广西、海南、重庆等全国20多个省市、4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650多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600亿元。近十年学校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等超过360人次,在全国90多个县(市、区)开展科技扶贫和科技服务,已帮助近百万人脱贫致富。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方略以后,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在湖南凤凰县、通道县开展驻村扶贫,发挥涉林学科优势,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从林科教工程到精准扶贫脱贫一脉相承,60年来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始终坚持林业院校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发挥经济林学科优势,开展林业产业扶贫

经济林学科是我校最具优势特色的学科。195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经济林专业,标志着我国经济林学科的诞生[5]。经济林学科经过近60年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远、发展程度较低,但却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禀赋优势,在贫困山区发展经济林可以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重点围绕油茶、砂梨、鲜食枣、锥栗等主要经济林树种进行产品开发与科研成果转化,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南方砂梨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华丰”“华高”等新品种,并对引进品种进行熟化改良,“南方砂梨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成果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广泛应用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并建立南方砂梨产业基地10.5万亩。油茶科技攻关团队经过十多年艰苦攻关培育出的“华金”“华硕”“华鑫”等油茶新品种,发明了“油茶保果素”,突破了长期困扰我国油茶自花授粉结实率低的重大科学技术瓶颈,使低产林亩产油由原来的不到10千克快速提高至30千克左右,目前应用面积62.60万亩,新增产值9.03亿元,促进了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王森教授课题组陆续攻克了我国亚热带地区鲜食枣坐果率低、木质化枣吊发生无规律、斑点病严重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已发展20万余亩,仅祁东县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年产鲜枣1.7万吨,总产值3亿元,解决劳动就业2万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三) 发挥生态旅游学科优势,开展乡村旅游扶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全国首家创办森林旅游专业的高校,也是全国第一批招收森林旅游硕士研究生,第一个成立森林旅游系的高校,生态旅游学术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特色优势明显,先后参加全国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十八大以后,生态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力。

湖南省通道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作为驻村帮扶先进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遵照湖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于2018年初进驻芋头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通过调研摸底,芋头村旅游资源丰富,侗族风情、生态资源、红色文化三大板块交相辉映。学校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学科优势,学科扶贫专家团队根据芋头原生态、民族特色的侗乡文化的资源禀赋,提出提升旅游品质、构建旅游场景、打造旅游文化的精准扶贫思路,通过创建4A景区,挖掘旅游文化潜力等方式,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 创建芋头古侗寨4A景区。以芋头古侗寨3A景区资源为基础,全面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古侗寨群落、龙脉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承载和服务能力。2019年1月,芋头古侗寨由3A景区成功升级为4A景区,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实现收入400多万元。同时探索实行“旅游+”的扶贫模式,通过与农户、公司、互联网等各种形式,带动景区内农户参与旅游开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旅游扶贫成效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2. 挖掘文化潜力,助力产业发展。一是发掘侗乡能歌善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风情和通道转兵红色故事,指导排练歌舞剧《行歌玩月》和《侗乡红》,演出100余场次,带动旅游增收上百万元,切实增强古侗寨特色文化魅力。二是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优势,推动黑老虎产业做大做强。充分挖掘当地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黑老虎的经济价值,建立黑老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学校组建专家团队联合攻关,研究选育黑老虎新品种,制定黑老虎果实质量分级标准和育苗、栽培技术规程。开发黑老虎侗药、精油、面膜、果脯、果酒、饲料等系列产品。目前,全村黑老虎示范性种植面积已有379亩,从业人员102人,总产值460余万元。

(四) 发挥管理学科优势,开展电商扶贫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是林业高校传统的特色学科,对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林业高校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分化出的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电子商务等学科专业组成了管理学科群。贫困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信息不够发达,贫困户一般是小生产,电商是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山村联系大市场的有效途径。学校管理学科团队通过调研芋头村的文化特点和农林特产情况,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指导村民开设雷锋扶贫超市,通过社会扶贫、超级社区等电商(微商)将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送出大山。

在学校的支持下,通道县芋头村在学校成立了湖南省首家校园扶贫超市。作为“消费扶贫、以购代捐”的平台和窗口,“小超市”让芋头村的农副产品“走出村子,走进校园”。超市销售的农副产品竹笋干、茶树菇、天麻、红薯粉丝、野生茶叶等,全部来自学校结对帮扶的芋头村,营业收入将全部用于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扶贫超市还设置有网络购销平台、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等现有平台,通过微信、QQ群销售产品等多种途径帮助芋头村民脱贫增收。校园扶贫超市的成功创建,是湖南高校以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推动精准扶贫的一次积极尝试,将进一步推动学校驻村帮扶工作开展。

(五) 发挥学科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教育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根本举措,也是高校实施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路径之一。要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精准”人才队伍,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林业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实施精准扶贫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培养林业科技人才、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派遣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指导等途径,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1. 加大培养力度,引导学生服务乡村振兴。高校最大的资源就是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扎根大地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投身农村将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注重培养一大批服务农村管理、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开展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让他们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成为扶贫攻坚、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时代楷模,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永忠就是典型代表。

2. 通过技能扶贫,培养产业能人。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跟踪服务(培训+孵化)的模式,将本土人才或者土专家(主要是原有的村干部、合作组织负责人和种养能手;本土外出打工、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培养成为产业能人,让他们来影响带领村民致富,从“输血”转向“造血”。学校先后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主编培训教材7部,开展林业技术培训82期,培训基层干部、林业技术人员、林农6万余人。

3. 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进行科技扶贫。由政府牵头,学校选派学科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奔赴扶贫一线,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等工作,为科技精准扶贫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取得了较好成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先后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林业局长沙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20余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科技特派员谭晓凤教授扶贫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四、 结语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如何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全脱贫不返贫,同时通过驻村扶贫等服务社会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值得林业高校进行思考。

(一) 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协同推进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摇篮,能够为社会建设与脱贫攻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力量。高校可以通过教育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林业高校除了可以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提供人才,还可通过发挥涉林学科优势,利用山区的资源禀赋,把“技术匠心”和“扶贫扶智”紧密结合,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协同推进,将绿水青山建设成金山银山,推进山区精准扶贫,增强山区拔除穷根,永续脱贫的能力。

(二) 精准扶贫可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

贫困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就是要围绕国家与人民的需求而办学,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而办教育。通过驻村扶贫,让高校更加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2017年学校制定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按照“注重基础,通专结合;准确定位,突显特色;优化体系,更新课程;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增进交流,开拓视野”的原则、“注重行业、产业发展需要”“按学科大类培养人才”“将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等要求,再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三) 精准扶贫可以促进林业高校一流学科建设

一流学科要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双一流”建设任务中明确规定要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推进成果转化就是要服务重大需求,对接需求谋发展,立足特色创品牌。60年来通过服务社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首创一批特色专业,引领学科专业方向,主导产业发展潮流。首创经济林、森林旅游、家具设计专业,开创的是一个专业,带动的是林业、林区和学校的发展,打造的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以这些专业为切入口,深耕细作,专注前行,逐步形成了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国家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猜你喜欢

林业精准学科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land produces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