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为例

2019-01-12周娅敏

绿色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问卷高职课程

周娅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言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对各大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又公开发布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文件,要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到底如何,这应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提出可行性建议。

这是重庆锅的好处:一人吃来,也不会显得凄怆凋零、可怜巴巴。吃喝完肚里火烧火燎,带醉上山,走两步退一步,鲁提辖当年怀揣狗肉上五台山的感觉,也有了十之一二吧。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发放《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为85.43%,其中男生126份,回收率为42.14%;女生173份,回收率为57.86%。本次问卷涵盖生物工程学院2017级、2016级和2015级三个年级,2017级149人回收率为99.33%,2016级142人回收率为94.67%,由于2015级学生刚毕业,发放问卷只有50份,回收问卷只有8份,故2015级回收率只有16%。同时问卷涵盖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全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59人占19.73%,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88人占29.43%,药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133人占44.48%,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17人占5.69%,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2人占0.67%。

整份问卷包括19道选择题,其中多选题6题,前面3道题主要涉及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从第4题开始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从第14题开始,没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就可以不用填写了,回收的299份问卷当中,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只有21人,占7.02%。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

3.1.1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必要性

在全国植被分类中隶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浙闽山丘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区,全县共有165科656属1 440种,其中种子植物有142科617属1 383种,蕨类植物23科39属57种[5]。全县森林植被既有地带性特征,又呈现南北过渡、东西相承的特点,植被区系成分较为复杂,森林植被具多样性,主要植被区分为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和山地灌草丛8个类型。

对于所在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17.39%的学生觉得比较多,67.56%的学生觉得一般,还有15.05%的学生比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对于所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12.71%的学生觉得非常满意,34.45%的学生觉得比较满意,46.15%的学生觉得一般,还有3.01%的学生觉得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3.68%的学生不了解。对于是否上过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74.25%的学生表示上过,25.75%的学生没有上过。有8.7%的学生表示所接触到的创新创业课程老师是专门的讲师,在校内没有担任其他职务;有41.47%的学生表示创新创业课程老师有担任其他职务,如还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生管理工作等;还有47.1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可见,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有少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不满意的,还有少部分学生是没有上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同时学校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基本都担任有其他职务,专门的创新创业老师很少。

同学们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个人经营管理经验占76.92%、个人专业知识与能力占74.92%、创业资金占71.24%,他们觉得可能最不重要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可见,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没有在创新创业教育里面收获到很多他们觉得有用的东西。

3.1.2 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

表1您认为接受哪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最有效果,span>(多选题)

选项比例/%在大学中选择相应的课程64.21参加兼职自身积累创业经验78.6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42.14社团活动34.45其他8.7

②以“木”为形符的字:树、柏、松、朵、柿、桃、桩、棍、板;这些字都跟树木有关,“树、柏、松”表示的是树,“朵、柿、桃”表示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事物,“桩、棍、板”表示跟木头相关的事物[3]。

3.2.2 学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做好的几项工作

表2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些方面(多选题)

选项比例/%市场营销53.18财务税收33.11个性化辅导44.82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77.26创业案例分析51.51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73.24其他2.68

3.1.2 创新创业教育最有效果的形式

3.2 高职院校本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

如表1所示,78.6%的学生觉得参加兼职自身积累创业经验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其次是在大学中选择相应的课程,占64.21%;再依次是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参与社团活动等。

2.1.3 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的课程内容

有90.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有必要,但是有2.34%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7.3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见,还有9.7%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库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汾河二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处于30~50,属于中营养水体。

如表2所示,77.26%的学生觉得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内容应该排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第一位,第二个重点内容是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第三个重点内容是市场营销。可见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实践上面多下功夫,让同学们多参与实践,多接触社会;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把人际交往和市场分析作为重点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广州地铁5、6号线联合我国有经验的企业,对直线电机气隙预警子系统进行攻关研究,直线电机气隙预警子系统孕育而生。

如表3所示,有61.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学生建设创业实践基地;59.53%的学生希望学校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创业;53.18%的学生希望设立创业指导机构提供服务。可见学生更希望学校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并提供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创业。

3.3 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的创业情况

回收的299份有效问卷中,有92.98%的学生没有创业经历,7.02%有过创业经历。如图1所示,在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中,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类和食品类。调查数据显示,一般参与创业项目的人数在3~10人居多,有较大盈利的占4.76%,有一定盈利的占42.86%,盈亏持平的占38.1%,有些亏损的占14.29%,暂时还没有出现较大亏损。

表3您认为学校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多选题)

选项比例/%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52.51提供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创业59.53举办创业大赛(如挑战杯)44.82设立创业指导机构提供服务53.18建设创业实践基地61.87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50.84经常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设讲座44.82其他2.68

图1您的创业项目主要属于哪个行业

同学们觉得在创业道路上要找准自己的合适位置,80.95%学生选择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引导只占4.76%。在创业过程中同学们觉得各个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排在并列第一位的是创新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占71.43%;第二位是动手实践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都占66.67%;第三位是观察总结能力,占47.62%。同学们觉得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85.72%的学生选择的是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可见,虽然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但是大多数同学已经明确的知道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4 总结与建议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就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这相当于是一种唤醒教育,让有萌芽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前进入状态;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在实践上面多下功夫,各个院系虽然都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但是没有实现共享,基地之间应该实现共享,另外可以把同学们带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一边参观,一边请企业人事讲解企业开办的历程;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把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市场营销这三块作为重点内容,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带到市场,现场讲解;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任课老师,应该从有过企业从业经验的或者参加过创新创业课程培训的教师中选取,同时应该对任课老师进行经常培训,时刻更新丰富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同时任课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辅导。

猜你喜欢

问卷高职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