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乡村旅游开发问题研究
——以重庆市武隆区大洞河乡为例

2019-01-12

绿色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大洞武隆旅游

毛 玲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扶贫开始兴起,目前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近几年,乡村的扶贫开发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中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政策,“精准扶贫”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乡村旅游是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工程。

鉴于我国贫困农村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域的空间重叠,乡村旅游已成为广大乡村地区脱贫致富与转型的重要方式[2]。乡村旅游可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率,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三者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也保证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3]。三峡库区不仅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大规模贫困区,更是生态脆弱区[4]。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重庆市武隆区被列为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当前和未来扶贫工作的主战场[5]。近年来,重庆市政府根据武隆区大洞河乡山区的资源特色,把旅游业作为该区域重点产业加以培育,整体推进产业化扶贫开发,充分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使乡村脱贫致富,为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良好契机。

2 研究区概况

2.1 大洞河乡概况

大洞河乡原名铁矿乡,2016年改名为大洞河乡。大洞河乡位于武隆城区的西南部,距城区70 km,距重庆主城130 km,幅员面积62.7 km2,海拔在600~2000 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2.4 ℃,森林覆盖率93.3%,让该村成了游客纳凉避暑、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东以硝厂沟、北以大洞河为界,分别与长坝镇东山、白云乡相望,西和南与南川区、贵州省道真仡佬族土家族自治县接壤,东南与赵家乡为邻[2]。大娄山余脉盘旋于全境,南高北低,沟谷峭壁,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大洞河乡是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和“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2.2 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大洞河乡是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资源旅游禀赋性高。乡村旅游从单一的“休闲纳凉”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养生度假”转变。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有鸡尾山地质公园和大洞河峡谷等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有赵云山生态植物园和杜鹃花海等。人文景观类型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形成了喝进山酒、唱祝酒歌等民间民俗,还有穆杨寨等传说中的杨家将文化古遗址,有石磨、犁等农耕器具和农耕文化体验园区。地方特产种类繁多,包括野生天麻、土蜂蜜和高山农家菜,还形成大洞河特色林果基地、鱼鳅塘垂钓园、南垭田花卉观光园、开心农场等4个板块的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与乡村旅游紧密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武隆大洞河乡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度好,资源的空间集聚性强,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大洞河乡村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3 大洞河乡村旅游发展的自身制约因素

3.1 交通建设滞后

大洞河乡位于武隆区西南部,大娄山余脉盘旋于全境,南高北低,沟谷峭壁,山路蜿蜒,内外交通条件差,远离武隆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接待核心区。通往武隆城区的客运班车每天只有往返2趟。沿山而建的外部通道,道路狭窄且弯多,存在落石危险,对于不熟悉山路的自驾游游客加大了难度。内部交通老化陈旧,村内道路小通,村民居住分散,出行极不方便。目前山区多处公路无防护栏,安全隐患严重。

表1 大洞河乡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一览

3.2 经济基础薄弱

大洞河乡除了重点培育百花土蜂蜜、高山畜牧业、高山土豆、高山糯玉米、中药材种植业五大农业产业外,没有其他农产品,产业链单一,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微薄,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中药材。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发展相对滞后,产品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娱乐设施较少,并且村内景点开发较晚,未形成规模。

3.3 宣传不到位

一个好的旅游产品,成功的首要秘诀在于宣传。武隆区大洞河乡村旅游经营者尚未真正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营销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户外广告,如在重庆主城区和武隆街道和交通要塞的广告牌并不多;二是缺乏网络宣传。大洞河乡的乡村旅游品牌大都是口口相传,覆盖面比较狭窄。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宣传力度不够,在相关旅游网页搜索“大洞河乡村旅游”,得到的有用信息很少。运营商缺乏组织保障和技术能力,无法大力发展远距离市场,客源市场的宣传广告较少,导致大洞河乡村旅游景点只能被当地人熟知,不能大规模的吸引外地游客,客流量小。

4 大洞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

4.1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整的旅游人才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娱乐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人才[6]。目前大洞河乡百姓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多数年轻人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而中老年人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小学及其以下,旅游管理人员数量少,且受教育程度低,当地居民素质影响着游客感知和体验,影响大洞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4.2 贫困户参与旅游的意识不积极

大洞河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以政府主导为主,农户过度依赖政府,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对旅游服务的认识不足,管理能力有限,缺乏经验。该地部分贫困农户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主要是三种方式:第一,直接销售当地土特产(药材、蔬菜、土鸡、蜂蜜)等农产品给游客;第二,贫困农户在农家乐打零工;第三,极个别有资金的贫困农户开农家乐,而绝大数村民没有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同时,通过采访村委会干部得知,部分贫困农户过于依赖国家补贴金,对于旅游扶贫表现出懒散的态度。

4.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落后于旅游开发

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目的在于脱贫致富,然而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大洞河乡的乡村旅游业开发过快,各种娱乐设施和旅游项目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早期旅游项目建设就业能力有限,以及因残、因病和劳动力短缺的贫困家庭参与度低,导致真正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家庭很少。扶贫的速度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不一致,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未能拉动扶贫的步伐。

5 大洞河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5.1 精准选择扶贫项目,完善接待服务设施

加快山区旅游道路、道路标志、网络、停车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实施畅通的旅游项目,形成完整的交通通讯网络。此外,结合大洞河乡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建设乡村旅游参与娱乐节庆场地、旅游购物休闲区和地方民俗文化展示等体验载体,体现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和环境的生态化。重新打造大洞河大峡谷、大佛岩等天然景点,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如旅游公厕、停车场、购物中心、农家乐、旅游民宿等[7]。对大洞河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服务中心的视觉效果、服务手段和服务理念进行统一设计,建立起富有乡土气息同时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

5.2 完善乡村旅游交通建设

对大洞河乡山区公路进行加宽,并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牌,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公路建设应将自然生态保护建设与公路景观相结合,使之融为一体。大洞河乡旅游区步行道的建设材料,应尽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和地方特点,反对简单使用水泥铺设,造成生态和景观破坏。形成以公路为主,依托包茂高速和重庆高速公路,构筑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区域乡村旅游交通网络,实现“快旅慢游”的目标。

5.3 加强对外宣传

做好大洞河乡乡村旅游风景区的对外宣传工作。因此,景区管理者应该花巨资扩展推广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目标市场客户了解旅游地,获得最大的市场效应。大洞河乡乡村旅游区对外宣传应采取的主要形式有:①在游客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公交车、地铁站张贴广告;②在重庆电视台和客源地媒体放大洞河旅游形象广告片,让大众了解大洞河整体形象;③建立大洞河风景区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宣传来展示大洞河风景区,为游客提供便捷全方位服务;④与重庆旅行社合作共同宣传。

5.4 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研发的力度

改变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的局面,必须加大当地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应结合当地特有的生态资源和旅游优势,不断挖掘历史古遗迹古遗址、地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相关人文元素,体现地方文化差异性和多元化[8]。大洞河大力打造乡村生态环境体验旅游产品、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地方特色农业旅游产品。

5.4.1 乡村生态环境体验旅游产品

依托大洞河乡村的高山、森林、田园等原生态自然风光,大力发展避暑纳凉生态乡村旅游、特色山地乡村旅游等生态环境体验旅游产品,突出大洞河乡村的自然风貌的原生态性和山野农家的原汁原味,比如大梁子山生态林区,大佛岩景区,大洞河峡谷,赵云山生态植物园等[1]。

5.4.2 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大洞河乡人民有喝进山酒、唱祝酒歌、跳摆手舞、打糍粑、吃刨猪汤、哭嫁、哭丧等民俗;有穆杨寨、练兵场、点兵台、拴马柱、八阵图等传说中的杨家将文化古遗址;还有石磨、犁、锄、斗笠、蓑衣等农耕器具,可大力发展大洞河古朴淳厚的农耕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9]。

5.4.3 地方特色农业旅游产品

大洞河乡重点培育百花土蜂蜜、高山畜牧业、高山土豆、高山糯玉米、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品。未来重点打造“高山农家菜”品牌,积极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将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与中药材种植业、土蜂蜜产业和电商(互联网网上村庄)连为一体。

5.5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

武隆大洞河乡属于渝东南地区,在渝东南5个区县由于山、水、地域和风俗习惯相似,有着相同的地理区位和心理基础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武隆区政府部门应加强武隆各乡之间的旅游产品互补性和整合性,打破行政区界限的束缚,建立“渝东南旅游扶贫合作区”,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旅游扶贫。

6 结论

武隆区大洞河乡贫困与旅游资源富集的特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为该地区摆脱贫困的必然选择。整个区域开发优势与劣势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旅游扶贫的背景下,依托地方政府,采取科学扶贫政策,通过发展投资促进旅游项目的启动,带动农户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结合该地区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在贫困地区开发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实现造血式扶贫机制,也可为其他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大洞武隆旅游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旅游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
影像背后的“山地赛”
两个盗墓者
穿裤子
两个盗墓者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两个盗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