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试验效果研究
2019-01-12林文华
林文华
(福建省永春县林业局,福建 永春 362600)
1 试验地概况与设置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永春县吾峰镇吾中村天马山,林业班号为004-05-100,东经117°42′37″,北纬25°26′43″,海拔为650~821 m,年平均气温19.2 ℃,年平均降水量1720~1960 mm,相对湿度81%,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属于中亚热带南缘中山气候类型区。土壤为山地黄红壤,造林前茬为宜林荒山,土层厚度55~85 cm,立地质量等级为阳坡Ⅲ类地。植被主要以芒萁、黄瑞木、嶡类为主。
1.2 试验地设置
试验地采取同一坡面上、中、下坡位均匀分布,每个坡位作为1个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试验小区,总共3个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试验小区。同坡位设置水平横行均匀分布,不同坡位设置垂直分布。每个试验小区设置面积20 m×40 m,福建省洋口林场提供马尾松种子,吾中村林农播种育苗,造林时林地全面清杂劈草,采用“一锄法”造林,造林必须做到避免日灼、栽直不能窝根、沾红土泥浆并捣实。造林时间为2008年2月下旬雨季。采用马尾松切梢(马尾松切梢就是将马尾松苗木嫩梢切除,以减少马尾松嫩梢水分的蒸发)与无切梢隔行造林,株行距皆为2 m×2 m,每行20株,种植切梢及无切梢马尾松苗各100株,即每个试验小区种植10行,计200株,3个试验小区共600株。造林后3年每年全面劈草抚育各1次。
2 调查方法及效果分析
2011年2月调查马尾松造林成活率,计算各试验小区不同造林方法的苗木平均成活率,见表1。2018年2月采取每木检尺办法,测量马尾松树高、胸径,并且计算各试验小区马尾松切梢与无切梢的树高,见表2,平均胸径见表3,不同造林方法树高方差分析见表4。
表1 各试验小区切梢及无切梢马尾松苗木平均成活率 %
由表1可以知道:①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造林成活率明显不同,马尾松切梢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较好的效果,马尾松无切梢造林平均成活率比切梢造林平均成活率减少26%。②上坡平均成活率比下坡平均成活率减少16%,中坡平均成活率比下坡平均成活率减少8%,上坡平均成活率比中坡平均成活率减少8%。③各坡位马尾松切梢造林成活率与无切梢造林成活率比上、中、下坡位分别为1.65∶1.37∶1.27,表明:上坡相对马尾松苗造林成活率最佳,中、下坡次之。
表2 各试验小区2018年2月切梢及无切梢马尾松平均树高
由表4可以看出:FA=12
由表5可以看出:下坡对上坡、中坡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树高生长,中坡对上坡同样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树高生长。
表3 各试验小区2018年2月切梢及无切梢马尾松平均胸径
由表6可以看出:FA=9
表4 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树高方差分析
表5 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不同坡位平均树高多重比较
由表7可以看出:下坡对上坡、中坡极显著影响马尾松胸径生长,中坡对上坡同样极显著影响马尾松胸径生长。
表6 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胸径方差分析
表7 马尾松不同造林方法不同坡位平均胸径多重比较
3 结论
(1)试验表明:切梢造林平均成活率远高于无切梢平均成活率,马尾松切梢造林与无切梢造林对树高、胸径生长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坡位对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差异。
(2)马尾松苗木具有顶端优势和萌芽再生能力的生物特性,决定了马尾松切梢造林是适宜的,由于马尾松苗木切梢造林的萌芽再生能力必须依靠本身营养积累,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营养,为此,马尾松切梢造林必须挑选Ⅰ级健壮苗木。地径需要达到0.3 cm以上,径高比大、粗壮的苗木,在土壤湿润下进行造林,保证不定芽能及时抽出直立健壮的新梢,提高造林成活率。
(3)马尾松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瘠薄,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和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也是福建省重要的乡土树种,它具有材质优、适应广、造林成本低、速生丰产、生态效能高等特点。
(4)由于生长在苗圃的马尾松苗木嫩梢抽生时间极快,并且集中在“立春”前后几天,而我国南方恰逢干燥少雨、气温高、土壤干燥,相对湿度较低,不适宜进行造林,造成造林时间短,成活率低的弊端。马尾松切梢造林,能够减少苗木水分营养的消耗,解决马尾松造林时间短问题,延长造林季节,可以极大提高造林成活率,避免造林失败带来的损失,从而达到提高马尾松造林绿化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