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制度融入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2019-01-11李旗刘小杨唐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订单校企

李旗 刘小杨 唐恬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传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不能有效适用于订单班,另一方面将企业制度融入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以及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校企双方高度的利益契合点决定了企业具有参与制度融入生涯教育的强烈意愿,但具体如何将企业制度融入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还需一定的策略。

[关    鍵   词]  企业制度;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314-03

订单班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产物,该模式下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签订培养合同,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定向培养模式。订单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作为“员工”,需要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作业规范、操作技能技巧等硬技能,同时也需要了解并遵从企业举止言行、工资奖金、晋升调动等企业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校企双方过分注重岗位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对订单班学生的培养,应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相结合,将企业制度融入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以下简称“制度融入生涯教育”),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

一、开展制度融入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一)传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不能有效适用于订单班

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一般以课程或讲座的形式开展,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三个主要步骤,是一个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传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不能有效适应订单班学生特点。试想,一个订单班学生利用SWOT分析、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方法开展职业规划,但评估结果显示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与订单班所对应的工作严重不符,那么该生是否继续留在订单班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不是一个寻找与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解与认同的过程。订单班学生,岗位职责清晰,就业方向明确,所以自我认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积极心态和实事求是的就业观、发展观[1];职业认知的目的是加深对企业以及所在行业的了解与认同;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的目的在于明确职业目标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后,然后付诸努力的过程。因此,订单班学生所需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应当与具体企业结合起来,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入,从而加深学生对企业的理解与认同。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二)制度融入生涯教育的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2]。核心层是企业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等属于隐性文化,其作用在于导向和渗透;中间层是企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规范、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和管理规章制度等,其作用在于规范和强化;表层是企业的物质文化,是可以直观上把握的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环境、设备、标识、产品、广告等,其作用在于展示和感染(见下图)。

企业文化层次及作用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决定了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方向和内容。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石,是企业精神物化产品的表现形式。相对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作为一种有形硬管理,是承载精神文化的“硬件设备”,比精神文化更加具体、可感受、可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制度与制度文化并非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3]。所以,将企业制度融入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企业制度的了解、理解,让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从而实现订单班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最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培养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与向心力。

(三)制度融入生涯教育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作为订单班学生,希望了解以后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感受公司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调查发现,无论是订单班在校学生还是毕业生,均认为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技巧培训是核心,与此同时,在校学生希望了解企业相关制度,如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晋升通道等(见表1)。

此外,调查还发现,20.12%的在校学生对企业相关制度不了解或只有简单了解(见表2)。在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般会组织入职培训,企业制度文化属于入职培训的一部分。因为入职培训属于短期集中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只有37.73%的毕业生认为培训全面。

订单班学生具有了解企业制度相关知识的强烈需求,但因为种种原因,学生获得的相关信息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不畅通。毕业生虽然有获得企业制度相关知识的渠道,因培训组织形式问题,培训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前置到学习期间。因此,需要开展制度融入生涯教育满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四)制度融入生涯教育有利于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

从表1中笔者发现在心态课程这一课程模块,53.3%的毕业生认为急需培训,29.65%的学生认为亟须培训,两者比例相差较多。此外,27.84%的毕业生表示基本没有过失落感,36.49%的毕业生表示有时有失落感,35.67%的毕业生表示常常有这样的强烈感受。

调查还发现,产生失落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出现频次最高的几个选项均与企业制度文化相关(见表3)。

综合心态课程、失落感、造成失落感原因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不了解企业,当走上工作岗位后,现实的企业与想象的企业有差距,无法很好地适应企业环境,从而产生失落感。所以,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心态课程的教育,以减轻失落感,而在校学生并没有类似体悟,认为心态课程并不重要。这说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企业制度的学习和了解,同时校企双方注重岗位技能培养时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尽快适应环境,需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相关制度的学习和了解,即开展制度融入生涯教育活动。

二、企业参与制度融入生涯教育的意愿分析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也是职业教育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但实际工作中,学校提出最多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中两者之间利益契合点少,学校积极,企业不积极[4]。虽然制度融入生涯教育也是校企合作的一部分,但这种融入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校企合作不同,在这一点上校企双方具有高度的利益契合点,企业具有很强的参与积极性。

(一)开展制度融入生涯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首先,学生希望了解企业相关制度,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其次,学生相对于企业员工,学习的时间更为充裕,为培训效果提供时间保障。最后,校企双方对学生均有一定的约束,若学生对培训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可以对其学业警示或退出订单班,从而强化培训效果。

(二)开展制度融入生涯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

制度融入生涯教育,不僅是企业派出培训讲师面向学生授课讲解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发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比较优势,通过培训学校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构建全员育人格局。通过企业培训,学校教师掌握相关知识后,进行消化、吸收、转化,将企业制度文化用于课程教学与管理、班级建设等方方面面,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三)开展制度融入生涯教育可以有效降低离职率

通过开展制度融入生涯教育,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企业,对无法适应企业文化的学生,可以选择主动退出订单班。通过这种自动筛选机制,认同企业文化的学生会有更高的企业忠诚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职后再离职的现象;对学生而言,如果对企业订单班不满意,学生可以到其他的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降低双方机会成本。

三、制度融入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将企业制度融入课程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成绩,将企业制度融入课程教学,可有效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习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文化,实现上课即上岗,考试即考核的目标。企业针对每个岗位会有作业标准及工作考核细则,如针对劳动纪律、工作量、工作质量、执行力、工作态度等各方面进行考评。任课教师可根据企业对员工的作业标准及考核要求,结合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授课细分,精细到组,精细到个人,将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经过消化、吸收、转化,融入教学中,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绩效考查标准[5]。同时,任课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绩效反馈,追踪学生对课堂知识吸收的情况,据此做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学校教师应对企业相关制度进行系统学习,提升融入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派驻培训师资,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员工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将企业制度相关内容前置到学生的学业生涯中。

(二)将企业制度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6]。所谓显性文化,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比如教室墙壁装饰、桌椅摆放、悬挂的班训班风等内容,而隐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本文所探讨的企业制度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指隐性文化建设。各订单班根据订单企业文化,模拟建立公司,构建管理团队,制定章程制度,规定岗位责任,明确业绩目标开展绩效考查。

1.将企业制度融入班级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衔接

首先,班级可参照企业制度,制订相应的行为准则、礼仪规范,奖惩条例,来规范每位准员工的行为,让学生切身体会、了解与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即理论联系实际,又易与学生实现共鸣。其次,班级可参照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虚拟薪酬”制度。以班规的形式规定每个学生每月的基本工资及绩效,每学期的奖金,并分别用学生每月所得的积分代替工资,然后将班级量化考核标准与积分相结合,将班级量化考核内容与企业制度相结合,将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参与各类竞赛活动、纪律卫生等内容纳入其中。最后,参照企业优秀员工评定办法,结合虚拟薪酬制度,建立班级评奖评优制度,给予相应精神及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如月明星员工、学期优秀员工和突出贡献员工等;物质奖励可采取校方出资、企业出资以及校企合资的形式发放奖金,具体内容可与企业相协商,并最终由学校领导和企业领导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奖,增强仪式感。

2.将企业结构融入班级文化,与企业组织相衔接

班级可参考企业人事结构,设置相应的部门、车间、班组,并配置对应的行政职务,如经理、主任、班组长等。行政人员由“员工”民主选举产生,并报学校和企业批准任命,颁发任命状。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管理和锻炼的机会,可建立“滚动式”月经理制度,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申报,以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不同的企业角色定位,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润物细无声”地做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提升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适应能力。

虽然学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指导者,但学校教师对企业的了解毕竟有限,因此,可尝试建立企业班导师制度,由企业培训师或优秀员工担任班导师,辅助构建“企业式”班级文化,提升制度融入生涯教育效果。

(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企业制度的基础保障

无论将企业制度融入课程教学还是融入班级文化建设,都需要相应的师资力量作为保障。师资力量一部分来自企业,但更多来自学校。因此,校企双方要建立师资交流学习机制,一方面企业加强对学校教师培训,建立一支懂企业、了解企业的学校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企业培训师资的交流,协助企业建立一支掌握教学规律,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培训师队伍,从而合力构建全员、全方位的教育格局,将企业制度深度融入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中。

参考文献:

[1]黄伟慧.“订单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茉织华“订单班”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9):47-49.

[2]兰兴志.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0):68-69.

[3]刘金玲.关于提升企业形象的几点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8).

[4]韩凤芹,史卫.协调政府、社会、市场关系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基于浙江调研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6(61).

[5]贾仕延.企业文化渗透高职院校路径浅析:以苹果公司企业文化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7(1):91-93,101.

[6]姜汉荣.现代职教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2014(32):62-64.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订单校企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波音公布第一季度订单和交付情况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2003年中国造船完工达6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