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1+1+3”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9-01-11刘永恩
刘永恩
[摘 要] 茶文化蕴含丰富的品行修养与育人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以茶文化为媒介,构建“1+1+3”育人模式。
[关 键 词] 茶文化;“1+1+3”;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36-02
一、茶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而茶文化就有47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始于神农,兴于唐宋,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历史的纵向维度看,从王公贵族到平民布衣都有茶文化的实践;从历史的横向维度看,茶文化与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融合共生至今已经升华至哲学范畴,其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和包容精神,让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占一席。
以《茶经》《饮茶十德》为代表的经典著作,其不仅记载了茶事及茶现象,更是茶文化的产物,为茶文化精神体现的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与思想指引。近代大思想家林语堂提出“茶须静品”。“静”就是淡定从容、不盲目;“品”即是教化育人的过程。这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塑造、价值观形成大有裨益。当代学者张天福提出“俭、清、和、静”的茶道精神[1],认为茶文化具有现代生活追求的道德规范,更能适应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人们实现身心修养和道德修养的良好载体。茶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与润泽,育人思想蕴涵丰厚,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奠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强大根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提升职业素养
茶文化能缓解压力,更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茶人精神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茶道精神的“俭、清、和、静”,与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懂礼貌、善于沟通、团结协作、善于学习的个人品质等职业素养相一致,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中融入茶文化资源教育学生,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2]。
(三)培养礼仪规范
茶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职场或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很注重礼仪。《饮茶十德》中便有相关记载,饮茶妙处诸多,好处连连,饮茶及茶事活动有利于饮茶者养成宁静平和的心态,感受茶人间的彼此尊重。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拜师仪式上,徒弟要向师傅敬茶,代表拜师求技,谢师恩,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教育,在社会或民间,要拜师学艺,也有敬茶的习俗。通过茶事礼仪,晚辈向长辈倒茶、敬茶,以表尊敬之意;师友朋辈通过茶共饮增进情感交流。学生在学校提前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知识,对优雅的行为养成、品性修炼有重大帮助。
二、“1+1+3”茶文化育人模式内涵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明从这里发祥,茶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从2004年开始,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地方特色茶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茶文化精神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项目,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力争把学院建成茶文化精神高地。学院于2002年创办了“1个专业社团”——“国茶协会”;2007年开办了“1个茶文化专业”——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2016年更名);依托“三方力量”——学院、企业、政府,积极构建“1+1+3”茶文化育人模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习茶艺、明茶礼、展茶技,形成了学院独特的校园文化,涵养茶文化精神,提升育人水平。
三、“1+1+3”茶文化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一)创办专业社团,融入文化元素
与封闭的初高中不同,大学校园追求的是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就是要在立足自身专业和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社会上一些先进和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以此丰富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高校社团组织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在拓展大学生知识面、挖掘大学生潜能、增强凝聚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代高校社团建设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发展方向不明确;过于注重娱乐和休闲、缺乏必要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建设经费不足,活动缺乏创新。在高校中开设茶文化社团,能够在高校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同时通过茶文化这一良好的社交载体,也能提高大学生与他人的交际能力[3]。实现茶文化社团活动与学生需求的对接,并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强化社团活动的趣味性,推动茶艺社团活动吸引力和专业性的提升,从而让大学生群体真正地走进茶文化社团、感受茶文化,充分发挥出茶文化社团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学校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成长需要,充分挖掘地方丰富茶文化的基础上,选聘地方茶文化专家,选拔学生骨干组建茶文化学生社团,确保茶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挥。2004年,学院受组委会委托,选拔100名在校学生进行集训,在四川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上集中展示,雅安本土茶文化技艺“龙行十八式”,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目前,协会注册会员达1000余人,协会成员先后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上海世博会,参加了“蒙顶山国际茶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并作为川茶文化使者,远赴台湾、摩洛哥、法国,展示茶人精神。学院成立了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顶山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传承人、蒙山派茶文化大师及其传人为核心的“龙行十八式”长嘴壶茶艺训练指导小组,组建了茶艺研习小组,指导学生的茶艺训练、茶席设计等活动,并定期组织茶会、茶艺技能交流展示,发挥专业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规范的日常训练,学生不仅提升了茶艺水平,锻炼了体魄,更加深了对蒙顶山茶技中所融入的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更练就了“俭、清、和、静”的茶人气质。
(二)开办特色专业,培育专门人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茶文化开始在我国形成文化产业。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了茶艺师职业资格,茶艺师成为一种职业,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大典。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雅安地方经济为宗旨,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2007年正式开设茶文化专业,成为设置目录外茶文化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为区域内的茶企业输送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茶文化专业知识,掌握茶文化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茶文化传播、茶艺、茶叶经营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1.构建师資团队,深入挖掘茶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院自2004年开始,通过教师进企业锻炼、进修、培训、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培训茶文化师资达86人次。2012年开展了建设“融入茶文化的特色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建立了以南路边茶(藏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南路边茶商会秘书长、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等为代表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科学制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茶文化育人的交流机制。教师团队在挖掘梳理雅安丰富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编撰了《雅安茶文化》《雅安旅游资源概论》校本教材;积极参与了雅安茶叶资源的科学研究分析,发表了《茶叶化学成分及实用性研究》,并实施了藏茶药理研究及成果转化,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学院教师与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功申报了产学研合作市级项目——“藏茶工艺品创新设计及成型工艺研制”。
2.设置茶文化相关课程,提高师生对茶文化的认知程度
2007年我院成功申报茶文化专业,2012年建设了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茶文化概论、名茶品评与鉴赏等课程,并面向全院开设了茶艺与茶道、长嘴壶茶艺公共选修课程;与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共建茶艺、茶技实训室、学生创业茶吧、大师工作室。定期组织行业专家讲座、学生茶会、茶艺表演,着力提升学生茶叶冲泡、茶叶审评与鉴赏、茶叶生产加工、品茗环境设计、茶叶营销等方面的技能,成为学院茶文化传承的专家和骨干。2016年,茶文化专业更名为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每年招收学生40人。
(三)依托“三方力量”,共建育人平台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积极构建“校企政”合作机制,在政府引导下,学校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学校层面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引进和送培专业师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文化素养。组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教改项目申报,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茶文化社团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打造“中华茶韵”品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茶艺训练、品鉴茗茶、交流茶文化心得,提升茶文化育人的能力。
2.企业层面
企业通过“产教研创”平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接纳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见习,选派专业技术能手,承担学生实训课程教学,参加学生茶文化活动,搭建学生走出校门交流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的专业见识,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能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政府层面
以赛事、节会为载体,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为学生茶文化素养展示搭建平台。学院曾先后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雅安市人民政府委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等邀请,先后参加了: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节目中茶技表演的录制、上海世博会表演的“龙行(凤舞)十八式”茶技、四川省西部博览会、四川省首届藏茶文化周等活动。通过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搭建的平台,不仅传播了中华茶文化,更展示了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从学院近10年来的茶文化育人实践来看,茶文化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推动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建设和谐社会,高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进一步推广茶文化,在高校校园内做好茶文化的建设,向在校大学生介绍茶文化的功能,深化学生对茶产品与茶文化的认知,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层次与道德修养,实现大学生素养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
然而,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将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为载体,发挥党政、党总支、共青团、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教师的合力,坚定茶文化自信,提高认识、建章立制,结合时代育人需求,让传统优秀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有机融合,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学院育人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勇明,孙山.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选择[J].福建茶叶,2018(12):169-170.
[2]侯首辉.茶文化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中的应用刍议[J].新西部,2018(20):107,161.
[3]赵新然.从构建和谐校园角度谈高校开设茶艺社团的必要性[J].福建茶叶,2017(5):206-20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