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工作思考
2019-01-11常虹
常虹
摘 要:高校会计工作质量对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加深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逐渐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政府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为高校的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就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会计工作;新政府会计制度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趋向稳定,高校由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化;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投资的增加、高校内部控制和教育资源绩效评价工作的逐步推进,高校的会计工作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会计工作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2015年,财政部出台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开启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2017年,财政部继续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一步对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做了明确的指引,为高校的会计工作带来了变化与创新,一方面,重构会计核算的模式,丰富资产与负债的核算范畴,强化了高校对成本的核算;另一方面,也对会计的功能与报表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对会计的核算进行了整合。同时,高校作为政府会计制度下重要的参与主体,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的会计工作
1.会计工作与教学成本
目前,外部经济与政策环境不断变化,高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经济行为逐渐由公益性转为市场化模式,因而需要注重投入及产出的比例,对教学成本进行核算,并分析办学成本与效益,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重点反映的是高校对预算的相关执行状况,而对资产与负债上的财务会计状况则没有全面且充分地反映,因而高校教学成本核算缺乏准确性,不能满足新的发展形势需要。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结合的核算模式,既能反映高校资产与负债的流量情况,又能反映其存量信息,从而利于高校教学成本核算,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2.会计工作与阳光财政
《预算法》要求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对收支行为进行规范,构建规范全面、透明公开的预算机制。然而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除《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外,还有《医院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十个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其中高校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一行业专用会计制度。这些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按照各自行业特点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会计制度都是从预算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重增量、轻存量,对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信息反映较少。
同时,由于会计制度较多,社会大众难以全面掌握和了解按照各行业会计制度核算得出的会计信息,也不利于政府整体财务信息的反映。这就使得财务的透明度欠缺,社会大众与管理部门无法对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绩效进行高效的监督与管理。阳光财政是以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为前提的,政府会计制度提出构建“财务+预算”的核算模式,一方面,可以全面地反映高校预算收支的情况,及时了解会计信息,让社会大众能夠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将高校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反映,从而推进信息的公开,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构建阳光财政。
3.会计工作与财务风险
完整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科学评价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而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下,无法完整且真实地对高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增加了财务风险。随着高校教育机制变革,原来的会计政策与制度已不能适应其财务会计的管理需要,因而,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双体系、双报告、双基础的核算方式,统一并强化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以期为高校提供完整真实的会计数据,使管理者可以准确识别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进行防范与化解。
4.会计工作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存在多种会计政策共存、内容交叉、核算口径不统一等问题,使得高校的财务信息可比性不强,单纯的汇总所出具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再加上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更需要构建统一且规范的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政策统一了高校会计专项制度,实现高校资金的统一核算,改变了原来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力推进了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际接轨,确保了会计信息的有效与透明。
三、高校开展会计工作的相关建议
1.构建并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首先,构建总会计师制度,设置总会计师,负责编制及执行相关的预算方案,并拟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预案,合理配置资金,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强化对高校财务工作的控制管理;其次,对高校内部分工进行明确划分,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秉持互相牵制的原则,科学划分高校内各个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使采购、审批以及核算等工作由不同部门承担;最后,强化对预算的管控,预算管控包括对预算编制等基础内容实施控制,又要对预算执行、考核及分析过程进行动态管控,对没有完成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及时采取措施补救,确保各项计划得到有效落实,发挥好会计工作的监督制约作用。
2.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督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审计工作只是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属高校内部审计,未来高校在审计工作中应当兼顾财务与绩效两方面的审计,从注重事后检查转为将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结合起来,将合规审计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对内部审计手段加以优化。
另一方面,引入面向会计工作的外部审计监督主体,构建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精通审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内控及信息的甄别有着较强的专业判断力,因而利于高校对内控体系的完善,提升会计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而且能以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审计监督工作,识别舞弊行为,化解资金风险。
3.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时代,高校会计工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提升会计工作的高效性。
首先,高校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前要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工作预案和管理制度。
其次,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对相关的硬件设施及软件设备进行优化与完善,为财务会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保證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稳定运行。
最后,高校要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与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与技术水平,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财务会计的工作。
4.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高校可以实行委派制度来开展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独立性,这样才能保障会计的监督与反馈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高校会计委派制度,具体来讲就是对财务会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统一管理、统一委派,财政部门对委派的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且委派人员的人事和组织关系、工资、福利等仍然属于财政部门,这样财会人员与高校之间的依附性就大大削弱了,在一定程度上排除高校内部干扰,切实行使会计管理各项职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性。
另外,会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并掌握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通过开展相关讲座及实践活动,从模拟情境里去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对财会人员执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执业道德规范贯穿于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里。
四、结语
总之,为提高管理工作质效,推进高校工作的稳定开展,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就需要注重提升会计工作水平,高校应注重对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会计工作整体质量,为高校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哲,吴利丰.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19(04).
2.殷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会计工作衔接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2).
3.蒋明丽.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思考.当代会计,2018(10).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