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词表现出的民族心理

2019-01-11代新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词语词汇事物

代新华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文化词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心理,不能仅凭字面意义来领会,而是要充分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才能明确其特定含义。

[关    键   词]  文化词;民族心理;语言

[中图分类号]  H0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10-02

一、文化词的产生

语言处在人与世界之间,人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生活的环境。每个民族都会把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看法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每一种语言里都表现出了一个民族在自己生活方式下对生活环境的理解,这种对生活环境理解的表达又可以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这就使表达反映出人们的意识。每种语言表达都是一个民族世界观、价值观的再现,这使语言成为一个民族思想的外显,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心理表现,一个民族的心理表现也通过这个民族的语言来表达。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社会的发展,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使语言也出现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使一个民族出现与之相适应的词语来表现,这就使词汇与社会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社会文化现状的需要产生文化词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与社会文化联系最直接、最敏感的部分。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社会的任何变动都会在词汇中留下自己的轨迹。

1.宗教和祭礼方面的词汇

《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图腾崇拜,如“玄鸟”,玄鸟是商族的图腾 。

在宗教和祭礼上有图腾崇拜,如“玄鸟”;有祖先崇拜,如 “福”“岁”“御”“帝”“告”“求”“祝”;有神的崇拜,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土地,诸神一体化。这些事物都被视作神的使臣而得到祭祀。

2.社会政治词汇

在社会政治方面,有两种词汇比较发达,一是职官军队,一是刑法。这都是为了满足统治的需要。

最高统治者自称“一人”“余一人”。其下的官名有数十种。文官有:卿事、大史、大史寮、六史、四史、三史、御史、西史、女史、臣、多臣、小臣。武官有:多马、多亚、射卫。

军队有:师、旅、族。统帅军队的有:王、妇、子、侯、伯、牧、马、射、卫等。

据研究,酷刑八种:蹂躏、捆缚、囹圄、肉刑、火刑、陷人以祭、砍头以祭、剖腹刳肠之刑。

反映了低下的人身地位,阶级关系尖锐冲突的社会现实。

3.农耕社会词汇

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词汇的发展。

金属类词语在《说文》中共有197个,金、银、镣、铅、锡、鈏、铜、镜、钱等。纺织类词语在《说文》中共有248个,糸、纲、缫、繀、经、纬、综、织、绪、纯、绡、结、縎、缔、缚、绷、絿等。

很多词后来都演化成了汉语的基本词、常用词。

(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和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新词语不断涌现。

1.工业化词汇

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会在语言中留下它的足迹,世界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大量与此有关的词语也在汉语中出现了,如轮船、汽车、火车、电灯、银行、机械、工厂等。

2.20世纪改革开放词汇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经济用语。如向外型、特区、保税、利改税、个体户、创汇、开发区、外资企业等。大量体育专业词汇进入生活用语,则是体育事业发达的标志。如“短平快产品”“当代二传手”“打时间差”“遭到国外同行的集体拦网”“黄牌”“红牌”“黑哨”。90年代中后期的企业改革,在追求企业改制与社会稳定的平衡中,这样的词语使用了几年。直到国家开始明确提出要和国际接轨,不搞隐性失业,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这些词才慢慢退隐,如“下岗”“待业”“离岗”“休岗”“脱岗”“退岗”等。

词语是语言系统中与社会文化联系最直接、最敏感的部分。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社会的任何变动都会在词语中留下自己的轨迹。

二、文化词的民族心理

汉语词语的特定文化含义和色彩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某些修辞手段的运用,由词义的临时性功能而逐步转移固定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心理在联想活动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把这种直接意义之外的特定意义称为联想意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观察事物的心理和方法,因而形成特殊的思维联想方式,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传统、不同的思维联想方式决定了各民族词语联想意义的不同含义和色彩,汉语词语产生特定联想意义的方式反映出汉民族的民族心理。

(一)从事物的自然属性引入联想

事物的自然属性是引入联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对自然属性的认识又往往受民族生存的环境、社会生活和民族的伦理、审美价值的制约。例如“竹”,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被视为贤人君子的象征,对竹“高洁”特质的联想来源于中国人对竹子的观察。白居易《养竹记》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竹子就这样由于它的坚固、挺直、空心、有竹节而使人们产生了联想,给它一些美好的品质,使它符合人们的审美,独特的文化观由此出现。竹子代表着中国文化伦理道德美的特质,表现了汉民族理想德行和风度的文化意象,于是,词语“竹”便有“高洁”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

也有着眼于事物的局部(或某个方面)的特征,对事物的自然属性作单方面特定概括的。例如“兰”,花香袭人是它一个方面的特征,以此为象并进而赋予它华美、绚烂的意义,这就是由“兰”的一个特定特征所形成的联想意义,“兰室”(芳香高雅的居室)、“兰时”(美好的时光)、“兰章”(华美的文章)、“兰襟”(华美的服饰)都是从联想意义的角度来使用的。

“瓜”,藤蔓绵延、结果累累是这种植物的特点之一,以此为象征,寓子孙繁盛之义。《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便是以瓜的这个特点作比来叙说周民的繁衍发祥。词语“瓜绵”的“瓜”用的就是“子孙众盛”的联想意义。

从事物的某一特点可以转而形成联想意义,汉民族捕捉事物的自然属性,有的着眼于事物的相互关系。例如比翼鸟,《博物志余》:“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死而复生,必在一处。”因此,取以喻和美的夫妇,也用以喻亲善的朋友。连理枝、并蒂莲、鸳鸯等都是以其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升华为文化意象而构成联想意义的。

(二)从社会生活引入联想

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最容易产生联想。当一种实物在人们的想象中产生文化内涵,那么这种实物就具有丰富的文化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语所指实物本身的属性特征有时并无联系。例如颜色词“黄”,王充《论衡·符验》说:“黄为土色。”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由于生活环境和农业社会生产现实便产生对土地颜色黄的崇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以五方配五色,黄配中央土,于是黄色便成为地位独尊的颜色。到了唐朝,封建制度日趋成熟,与此相应,对颜色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区别便作了明确的严格规定。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从此,黄色便被确定为皇帝专用的颜色,这就是黄颜色政治化文化内涵出现的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阴阳五行说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以后逐步形成了一派神学的势力,这种神学与封建政治关系极为密切,他们在神秘主义的帷幕下组成一个复杂的信仰体系。为了宣传说教的方便,他们常常把一些事物纳入神学政治的范畴,赋以神学政治信仰体系的联想意义。例如“桃”,桃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现实生活中,除花艳果甜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神学政治把它拉入自己设立的系统,说它是天上的星宿所化(《春秋运斗枢》),有神异。《太平御览》引《典术》说它能“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厌邪气。”用桃木做的厌(ya阴平韵)胜工具中,有一种叫“桃符”,在中国文化中很有影响。所谓桃符,是在桃木版上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放于门旁的一种厌胜工具。五代后蜀时,开始在桃木版上改写联语,后又改用纸写。这就是王安石《元旦》所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桃”在神学政治信仰体系中的制鬼辟邪功能使它带上神奇的联想意义。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有其一般的共同性,也有其特殊的个性。反映民族文化独特个性的词语被称为文化词。文化词与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中也随处可见。

三、文化词义产生的方法

词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主观反映,是语言对客观現实最直接的反映。因此,一个词就与它记载的文化事实有了密切的联系。文化词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包括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

(一)引申法

一个词产生的时候往往是单义的。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词往往在单义词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多义词。多义词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客观事物具有普遍联系,人们对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有着多方面的认识。由此联想引申而产生新义的方法。

如“老”指年纪大。常常说人老了。人们在此基础上赋予“老”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意思。如老厂。然后引申出陈旧的、原来的义项。如老毛病、老地方。

(二)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通过比喻产生新义的方法。如“掉队”是指结队行走时落在队伍的后面。后来比喻落在客观形势的后面。“酝酿”指造酒的发酵过程。后比喻做准备工作。

词义通过文化结构稳定下来,人的文化行为会影响词义的对应关系。在特定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产生的词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四、小结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郭、邦、三元里、李庄、永安这些词反映了古代农耕文化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心态,认识这些文化词对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大有帮助,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3]赵明.现代汉语文化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词语词汇事物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单独中的洞见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