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
2019-01-11李冰
李冰
[摘 要] 总结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价值,对教育部2018年第一学期和2018年第二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优秀教师进修班学员展开德尔菲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得出高校思政理論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62-02
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特殊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助燃剂,因此高校教师在具有常规性素质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一部分特殊素质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完善健全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精准挖掘高绩效思政教师人员具备的胜任力属性,对全面强化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价值,是从根本上转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价值
(一)理论意义
思政理论课教学目的相对特殊,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特殊的使命和任务,需要对现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思政和马克思理论教育,逐渐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人。党中央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极为重视,多次针对理论课召开全国性研讨会。同时,教育部进行了思政理论课方案改革,汇集全国思政理论方面专家、学者对教材进行改进,并确立几年内大幅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进目标。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其胜任力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思政理论课开展的实际效果。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与高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巨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属性不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这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开展效果造成极大影响。
教育部于2016年明确提出,“在高校理论课全方位落实的背景下,教材改进工作获取突破性进展的局面下,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素质、水平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并且构建了完善的高校思政理论课任职评价体系,建立了先进的资格准入制度。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能够充分掌握思政教师的发展历程,全方位了解高校优秀思政教师的胜任力属性,为教师能力培训、教师人才招聘、考核评价等工作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二)实践意义
建立完善健全的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无论是对高校、教师,还是对研究领域均有潜移默化的应用价值。在教师个人方面,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在高等院校方面,胜任力模型能够用于对教师人员的审查考核上,立足于胜任力模型完成素质评测、绩效考核、薪资待遇设计、升值计划等,同时还能根据胜任力模型中教师人员不足点开展针对性辅导培训;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方面,教育胜任力模型能够有效帮助此类机构准确掌握教师任职所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在进行高校思政教师培训要求设计、教师资质评定以及教师资格证认定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教育学研究领域方面,胜任力模型能够有效帮助此类人员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分析现有胜任力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继而拟定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教育总体教育现状的优质胜任力模型。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方法
大量教育学领域专家、学者在对教师胜任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多种不同形式的胜任力模型建立方式。例如,问卷调查法、事件行为调查法、团体考察法等。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有关胜任力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比多种不同的胜任力模型建立方式,对其优缺点进行科学总结,我们构建的胜任力模型选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立足于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实施系统性研究。
(一)开放性问卷
调查对象以教育部2018年第一学期和2018年第二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优秀教师进修班学员为研究样本。上述教育工作者广泛分布于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7所国家重点大学,其中容括艺术类高校、师范类高校、综合性高校、医学类高校等。与此同时,样本还包含高校思政理论四门基本课程的教师。
调查在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应用现代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以网络调查方式为主,并同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现场调查小组以亲临现场的方式进行调查,继而收集胜任力研究要素,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对开放性问卷中掌握的胜任力要素进行系统化的统计和分析,将其与国内外有价值的文献相结合,经过专家团队长达三天的会议研讨得出最终胜任力模型构建要素。
(二)胜任力词汇问卷
以开放性问卷结果为基础,归纳整理文献资料,利用专家团队讨论的方式,汇总胜任力要素为初级形态的胜任力问卷。通过开放性互联网访谈和专家团队探讨,对该胜任力问卷加以完善和改进,继而形成最终形态的胜任力问卷。
(三)胜任力内容问卷
根据行为描述面试法(behavior description)对胜任力词汇要素进行整理,构建胜任力内容问卷,对97所国家重点高校405名思政教师样本发放内容问卷。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22.0对回收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通过总分和题项分析,将不合理的标准予以删除,利用KMO检验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进行球型校检,验证数据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四)建立胜任力模型
利用探索性因素处理对内部结构进行有效判断,删除部分水平表现较低的指标,最终确定胜任力模型构建维度,建立最初形态胜任力模型。利用与探索性因素处理相对的验证性处理方式,校检模型构建的有效性使不同维度要素之间的内在含义加以区分和关联,确保各个维度的清晰度和关联性。继而,对胜任力模型的不同选项进行正式命名和定义解释。
(五)校检模型和问卷
在因子分析处理工作完毕以后,为实现掌握问卷调查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利用cronbachs alpha系数研究方法,对内部一致性系数展开研究,准确校检反馈测量项目的内部结构和一致性水平。与此同时,应用定量分析方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通过转轴模态分析效度建构标准,得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如下图所示。
总之,从高等院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中我们发现,此类教师胜任力六个主体维度的组成分别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个人属性和师生友好和谐水平。(1)专业知识是思政理论课程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形成良好胜任力的基础性要素。(2)专业技能是思政理论课程教师提升胜任力的具体方法与基本路径。(3)良好的政治素养为思政理论课程教师提供胜任力发展方向。(4)职业素养是提高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的核心要素。(5)个人属性是提高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的要求。(6)教师与学生和谐水平是提高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的助燃剂。
全面、有效探索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胜任要素,构建完整合理的胜任力模型,能够准确掌握高校教师胜任力发展的情况,为教师人员的培训、资格证书标准的拟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整体思政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的成长,为思想政治实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科学团队的建设提供更加贴合实际的支撑点。
参考文献:
[1]陳涛.着力打造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7(7):8-11.
[2]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4-10.
[3]刘川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8(2):1-6.
[4]郭秀丽,蔡中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5):194-19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