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探索
2019-01-11余玲潘能超
余玲 潘能超
[摘 要] 以“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为切入点进行阐述,针对当下高校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首先阐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分析“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现状,最后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并提出“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措施,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文化外宣;英语翻译;课程体系;创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 H08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50-02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大力推进的政策之一,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政治、经济、教育和外交等活动息息相关,语言翻译技能是国家对外互动沟通的本质保障,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视角,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致力于英语翻译专业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深度交流能力的提升,势必要对现有的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基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如何改革现有的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以完成文化外宣的使命,值得广大英语翻译专业教师和教育界人士的思考。
一、“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严格要求英语翻译专业人才
高校中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归属于国际范围内的文化沟通和经贸合作的范畴,也是执行“一带一路”理念的重要人力资源,在跨文化和区域的交流活动中彰显巨大价值[1]。针对“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国家之间的交流活动不只是体现在以往的文化交流,而是致力于专业领域内的商业沟通和谈判等活动,需要人才不仅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经济、法律、历史等知识,具备爱国爱家的情怀和政治素养,换言之“一带一路”的文化外宣使命对翻译人才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提高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现阶段的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多局限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忽略了个人素养,比如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除此之外,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小语种课程为例,以前都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洲发达国家语言,这一现状显然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的需求。因此,想要提升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就有必要培养其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将缅甸语、泰语等语言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因此,提高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完成文化外宣的使命刻不容缓。
二、“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质量不佳
现阶段,国家内部大多数高校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时代经济发展视作基本导向,设置英语翻转课程,然而在实践中,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表现出一定的照本宣科模式,英语课程的翻译教育往往围绕教材展开,且学生被动地学习英语知识[2]。即便一些高校进行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工作,比如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缺乏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解、信息技术掌控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多方面的原因,使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英語翻译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以致于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不强。
(二)教材内容和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教材内容的准确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实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学生兴趣的持续性,教材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立足于实际教育,目前一些高校的英语翻译专业课程教材的更新效率不佳,缺少新时期的特色性,没有扩展新颖词汇,以致于部分内容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与此同时,教材的质量取决于编队伍的自身思维水平和能力,一些翻译教材存在内容不够全面,且涉及范围小的不足,这些都是阻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提升的因素。
(三)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教师本身的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向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英语、汉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掌握商务、政治、历史甚至外交学、国别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英语翻译专业的教师多为文学、语言学或者翻译学出身,学科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不利于学生知识架构的搭建。另外,少数教师自身缺乏翻译实践,只是机械地传授翻译理论和技巧,难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驱动力,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的整体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然而现阶段,翻译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三、“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探索
(一)基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创新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结构
对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件,重点要关注模块的构件,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突破以往的教学结构体系,把专业知识配置在每一个模块之中。首先是核心课程设计,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是课程模块,发展学生的专业翻译技能、语言技能、沟通能力和个人素养,最后是课程整合,梳理教学结构,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此期间,教师要关注教学手段的使用。首先,使用情境教学方式。对英语翻译教学课程,教师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形式对生活情境进行模拟,按照生动的教学方式彰显教学内容。比如对话情境,带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对话训练,加强学生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语言的沟通能力。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设计和英语文化互相接近以及有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关于“一带一路”相关术语的教授,引入模拟的交流情景,如文化交流座谈、文化专题报告和友好国家访问等,培养学生文化外宣的意识感。其次,使用语言体验教学方式。若将英语教育创建在学生参与和体验基础之上,学习成效可以更加显著,高校开展英语翻译课程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笔译工作坊或者口译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师生、生生间的翻译竞赛,鼓励学生自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翻译素材,通过竞评和分享的体验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
(二)基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科学选择英语翻译教学内容
处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环境下,翻译教学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格要求,对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存在一系列的调整。与此同时,英语翻译教学要按照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应用技能,特别是翻译能力,全面把“一带一路”的理念贯穿在英语教学环节。在市场竞争不断严峻的今天,高校应该把国家市场思想视作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科学设置教学计划。此外,适当地增加英语翻译文化知识,包括介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商业贸易和文化运动等知识,教授学生与之相对应的翻译语言,强化教学语言一定的针对性,以“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为导向,逐步构建完整的翻译课程教学框架,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三)基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设置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针对教学质量的完善有巨大作用,规范性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帮助教师细心分析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案。现阶段的英語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把学生自身翻译能力的形成、教师准备课程的情况以及学生给予的反馈信息视作评价教学的依据,给予其一定的权重,平衡教师的教学水平,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英语翻译学习水平的评估,可以在期末考试以及总结评估的方案下加以完成,评估内容涉及“一带一路”相关主题的专业术语词汇检测、论坛讲座的听力领会以及报告综述等写作能力;综合成绩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基础英语技能,还要了解学生对文化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效果,之后结合学生在团队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成绩,帮助学生完善现有的英语翻译水平,更加全面地学习文化知识及其产生背景。
(四)基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树立学生跨文化观念
在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制约之下,东西方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风俗层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性,诸多学生在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感到学习困难。要想进一步加强学生英语翻译译文的准确性,需要强化跨文化意识的理解和掌握,需求教师在实践中强化跨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观看英语国家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促使学生深入掌握西方文化内容,了解英语国家的语用习惯,以免出现英语翻译错误的情况。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开展校园文化培训讲座,聘请专家教授相关主题,包括区域性经济和国家文化的研究,“一带一路”文化外宣研究、中西方文化发展历史等,组织学生紧密地和中西方国家文化交流接触,树立学生跨文化意识。并且合理地给学生提供跨文化沟通机会,组织学生找到中西方文化和政治层面上的差异,讲解母体文化的韵味,强化文化之间的沟通,增加学生文化知识储备量。
(五)基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保证学生实践的有效性
(1)按照学术沟通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英语翻译活动,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给国外现场翻译提供服务,通过训练和沟通,彰显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规范性。(2)进行校企合作。对“一带一路”的文化外宣,高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翻译实习场地,通过对口的翻译工作,安排英语翻译专业人才,落实高校学生英语实践和培训,强化英语翻译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效果。
综上所述,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下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处于“一带一路”文化外宣使命的环境,高校英语教师要着手于英语翻译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过科学的方式树立学生文化学习认知,逐步培养学生文化沟通技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现桩.浅析一带一路视阈下多态模拟理论在茶艺专业英语词汇翻译及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39(10).
[2]徐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57-159.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