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探析

2019-01-11张东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细化辅导员管理工作

张东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内容繁杂,管理方式相对单一,很难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在高职院校推行辅导员日常工作精细化,可以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职责,强化学生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精细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76-02

近些年随着教育背景与学生层次的不断变化,高校的管理本质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入小、入细、入微,加强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低

辅导员属于学生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岗位上来看属于管理岗,而非教学岗,平时工作中受制于多头管理,对“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身份认同感较低,进一步导致了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同感较低,责任感不足,工作中难免缺乏激情与创新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辅导员认为平时事务性工作繁杂,疲于应付各类检查,真正用于管理学生、教育学生、与学生思想交流的时间较少。据不完全统计,辅导员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学生奖惩、学生资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班级建设、学生团组织建设、学生党员发展、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宿舍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各类活动评比、新闻宣传报道等。繁杂的工作内容无形中加剧了辅导员工作压力,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管理方式相对单一

由于工作内容繁杂,学生管理时间有限,管理方式单一,在学生管理中人情因素较重,主要以口头思想教育为主,具有一定随意性,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这就导致学生间很多问题解决只能停留在表面,“治标不治本”,出现相似的问题再发、频发,学生管理效果不理想。

(四)管理内容流于形式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育人工作,要求辅导员要经常下宿舍、到班级,与学生干部、普通同学接触,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工作内容落实到细微之处,才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实际工作中,工作内容常常流于形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不到落实,学生管理工作也难以落到实处。

二、构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一)管理制度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以制度为依托,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4]“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自身要加强要求,严格按照《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辅导员工作条例》《辅导员工作手册》等规范要求,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大学生日常管理规定需规范化,要有明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理规定》及各类评奖评优规范化文件;学生班级事务管理工作需规范化,制定明确的《班级设置学生干部规定》《加强班级管理规定》《加强宿舍管理规定》及班级学生一致认可的《班约》等;进一步加强在特殊时间节点上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工作,如入学教育、军训管理、节假日管理、外来特殊节日管理、复习考試管理、成绩公布后管理、奖助学金评发管理、学生严重违纪处分后管理、毕业生离校教育、辅导员班主任调整后对班级的管理等方面。制定实用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潜在的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妥善的解决。管理制度规范化要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前提,充分体现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管理方法多元化

当前,“00后”已经迈进大学校门,他们更加开放、自我、自信、独立,这要求辅导员改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切实做到“因人施教”。(1)走进学生宿舍,走进班级教室,深入学生生活学习现场,与学生谈话交流,掌握学生真实情况;(2)除了日常谈话外,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QQ空间、微信动态等了解学生生活日常,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3)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减少单纯讲授,灵活运用案例、社会热点、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管理教育的内容;(4)打造教育管理的网络空间,充分拓展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网上教育管理工作空间,将有效的信息公开性分享;(5)走出校园,走进图书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走进社区、企业、特殊学校,让学生切身感受,从眼见为实中感悟;(6)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主体班会、团日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挖掘素材,发言讨论,切实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律意识。以传统管理方法为基础,不断拓展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构建与时俱进的多元化的管理方法体系。

(三)管理内容详实化

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庞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管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化整理。将高职三年六个学期的工作内容具体化,每个学期都包括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日常工作安排具体到每周(见下表)。通过管理内容的整理与细化,辅导员能够根据每学期甚至每周的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质量。

(四)管理标准具体化

精细化管理要有具体化的管理标准,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的职责设为一级标准,在一级标准下根据工作内容设立二级标准,根据工作实际开展情况设立更为具体化的三级标准。一方面具体化的管理标准,让辅导员对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根据具体化的管理标准对辅导员进行考核,依此作为辅导员评优晋升的依据。

(五)责任分工明确化

实行辅导员工作分工负责制,可以根据模块、阶段进行分工。分模块管理就是按照管理内容进行分工,如评奖评优、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党团建、就业指导等。分阶段管理就是按照不同学习阶段进行管理,如大一关注学生适应问题,主抓入学教育;大二关注学生发展,主抓党团建及各类竞赛活动;大三关注学生就业,主抓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三、结语

精细化管理要求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精心的服务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为载体,将精细化全面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5]通过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够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内容详实化、管理标准具体化,可以让辅导员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进而科学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一般在1 ∶ 200,辅导员受制于人数及精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实行辅导员工作分工负责制,改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有条理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石蕊.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科技教育,2016(21):87-89.

[2]羅勇,杜建宾,诸云.高校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J].教育与职业,2014(23):40-41.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EB/OL],2017(10).

[4]符妮娜.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111-112.

[5]汪万鹏.关于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4):106-10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精细化辅导员管理工作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