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化、制度化建设研究

2019-01-11谢鑫建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1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谢鑫建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目前各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普遍存在缺乏规划、形式主义、内容单调等问题。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提升实践,最终形成制度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关    键   词]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化;教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08-02

一、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指形成国家责任感并且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在我国各级教育阶段都有所体现。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悠久历史,坚持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国家未来的命运,以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感,离开校园以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努力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共同推进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二)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大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还没有受到过多不良信息的影响,可塑性较强,在这个时期对学生开展完整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内化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意识。(2)领先世界的5G时代率先来临,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他们在线时间最长,观点最为活跃,但又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在大学阶段开展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强的正面效应。(3)新时期高校大学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十分普遍,这与社会经济变革发展有密切的影响,我们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思政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已经很难处理这些问题。但如果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形成博大的爱国情怀,那么就能够扫清他们狭隘内心的阴霾,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

二、高校大学生愛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的形式主义比较突出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爱国教育的形式主义都非常突出,这主要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使高校爱国教育一直停留在理论说教上。很多高校在具体爱国教育中都仅仅将教育行为停留在专题报告、参观学习、专刊教育等方面,这种教育方法在以前的时候是具有较强的效果,但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创意性就表现出了较多的不足,形式单一使很多学生都开始抵触这种教育模式。事实上,这种形式化的爱国教育并不是真正的爱国教育,使高校教育体系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育的实践性不强,很难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内容没有形成一定的特色

就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高校爱国教育的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教育内容方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事实上,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实行同一种教育模式很容易挫伤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教育愈加重要。对高校爱国教育来说,教师完全可以将具体教育内容变得更为活泼一些,能够将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民族乡土风情、校史校训、院校特色等各方面的内容融入具体教育体系中,实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案的特色教育。

(三)教育方式比较空洞

爱国教育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教育体系中都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且也一般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在具体教育方式上,很多高校都仅仅将爱国教育当成一些空洞的口号,并没有充分挖掘民族大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深入开展教育,使教育方式整体上比较空洞。不仅如此,多数高校在开展爱国教育的时候,过于侧重课堂教学,没有将爱国教育充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将爱国教育充分融入实践中内化提升。同时,5G时代即将来临,如何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开展爱国教育,充分实现教育的全程化、自主化,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教育的盲目性较高

我国很多高校在实行爱国教育的时候,教育的盲目性也比较高,没有形成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当一部分高校将爱国教育当成一种突击任务,或者是思政教育的附加活动,很难提高最终的教学效果。事实上,爱国教育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目标和规律,非常注重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如果高校在爱国教育中能做到目标明确、体系系统清晰,那么就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感到迷茫,被动教育,无法达到既定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爱国教育应该具有较高的制度化与前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历史教育等情况,针对爱国教育进行合理全面的规划,促进教育教学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三、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化和制度化建设路径

(一)提升各类爱国主题的实践教育比重

对高校教育体系来说,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群体的道德与品行,让大学生学会思想和行为上的自律,激发爱国情感,升华爱国认知,最终内化到正确的爱国行为表现中去。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本身就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重要指导思想。针对爱国教育趋于形式化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各高校一定要重视开展各类爱国主题的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爱国教育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最终的教育效果,这也是高校爱国教育实践化的主要实现路径。

提升各类爱国主题的实践教育比重,不是另起炉灶、另辟蹊径,而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各高校对学生专业对应岗位的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开展得很多,普遍认为跟爱国教育的联系性不强,我们要改变这种错误认识,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程”。在每一次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始之前,一定要设定技能目标和德育目标。提升并突出爱国主题实践活动的比例。比如,高校可以考虑将社会调研等活动加入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中。另外,爱国是以爱社会、爱人民为基础的更高升华,针对当代大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的现状,全面推广落实社会调研等活动十分有必要。因为让学生主动选择这些实践活动,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调研来认识我国的民情国情,体会我国的传统民族精神,体验祖国各行各业建设的崭新面貌的同时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从而把爱国情感内化到各种爱国行为中去,同时也使爱国教育变得更加生动。

(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内容体系

成效显著的爱国教育必须具备教育内容上的丰富化和深度化,能够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区域情况、学生专业等元素,形成各高校自己的具有特色的爱国教育内容体系。首先,高校爱国教育应该明确爱国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在所有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师应该先明确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立德树人,把课前认真整理的、能激发爱国情感的各类案例事实和我国历史发展等情况融入专业等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阐述为什么爱国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其次,高校爱国教育还应该明确爱国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在祖国还未完全统一、国外敌对势力不遗余力阻碍我国发展的严峻现实下这点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对我国历史事实的回顾,激发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的繁荣发展跟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最后,高校爱国教育还应该让学生认知到爱国必须热爱自己的家乡和专业。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是人才。通过将爱国教育细化到热爱家乡和热爱专业方面,激发学生学有所成后回到家乡的热土上挥洒汗水、贡献力量。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构建和创新差异化的爱国教育内容体系,使爱国教育变得更有特色,提高爱国教育的有效性。

(三)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5G技术即将推广,各类信息化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自身特点使其成为网络的主力军,过于依赖利用网络渠道和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交流。这种无限制的信息获取模式虽然拓展了大学生的信息源,但是也使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类不良信息的影响,给爱国教育带来很多困扰。因此,高校的爱国教育体系也应该进行相应调整与变化,不是关闭和限制,而是通过爱国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各高校要创新设立网络教育部门机构,把爱国教育内容推送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在一些重要活动、社会热点事件、具有争议话题等方面,及时主动通过信息平台发布一些引导性的内容,既要激发爱国情感,又要引导理性爱国,指导通过合理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

(四)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目标

高校爱国教育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必须明确教育的整体目标,并且细化出爱国教育的具体目的。这也需要高校能够杜绝盲目、缺乏特色地开展爱国教育,而应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历史教育信息来实行更为有效的教育工作。这里,高校首先应该明确爱国教育的整体目标,让学生通过整个教育工作来形成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以合理的形式来报效祖国。其次,高校还要根据学生在校的时间段,细化教育目标,形成递进的教育体系。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爱国教育应该侧重于祖国大好河山和我国革命历史等方面的教育;对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考虑开展一些红色旅游、社会实践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同时必须将爱国教育引导到专业教育中,激发学生以真才实学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强化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奋斗的青春和汗水,进一步激发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形成正确的国家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任晓丽.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83-187.

[2]李玉华,唐朝义.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0-314.

[3]潘伟玲.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陈云纪念馆“伟人精神进高校”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1):52-56.

[4]徐剛.新形势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4):80-83.

[5]陈访贤.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边疆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路径建构[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3):93-96.

[6]齐慧.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J].价值工程,2011(20):172-17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爱国学·晒佳作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