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技能学考核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2019-01-11刘晋
刘晋
[摘 要] 为分析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学、实践技能学考核中的应用价值,以传统教学的2010级110名学生为对照,对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学生145人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利用临床技能学期末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2011级的操作实践技能成绩和理论笔试考试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获得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形成性评价引入临床技能学课程考核,提高了学生技能学习的主动性,也提升了教师教学反馈的效果,有利于教、学双方的进步。
[关 键 词] 形成性评价;临床技能学;教学改革;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32-02
教育部在2008年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价体系和评定标准,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主要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因其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态度,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势,近年来逐渐在各大高校课程评价中展开应用。临床技能学是学习物理诊断学中有关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实验性学科,主要包括问诊和体格检查等内容,其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是学习临床内外妇儿各学科重要的基础课和桥梁课。同时,它也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在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临床技能学教学中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和制定严格高效的考核制度十分重要。本研究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临床技能学的课程考核中,以观察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江汉大学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学生145人为实验组;以未改革的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1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学时数(均为32学时)、临床技能训练内容、指导教师资历等方面均相当。
(二)研究方法
两个年级均按男女生分班(因体格检查需暴露),每20~30人一个教学班,每班再细分为5~6个小组,设置小组长负责制。期末考试均为理论笔试+体格检查标准化病人(SP)考核形式。2010级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教师示范+学生分小组练习+终结性评价,以出勤率记为平时成绩,平时与期末成绩比例为3∶7。2011级实验组学生在教学时加入形成性评价,即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平时与期末成绩比例為4∶6。平时成绩具体组成为考勤、协作、态度、实验报告、操作(含人文关怀)考核五项。其中,协作和态度记录学生相互练习时能否与他人协调配合的情况;实验报告在每次实验课后详细记录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名称、重难点内容、实验步骤、重点部位具体手法、检查结果、思考题和心得体会,按照事先制定的评分点给予评分;操作考核在每次课程结束前进行,由教师分别从各个小组中随机抽取1名学生考核当堂课程操作内容,代表该小组所有人本次操作项成绩,并要求其他各组学生观摩、点评,教师各组考完后做总体点评、纠错。
(三)评价指标
比较两个年级临床技能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因两年级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总成绩构成不同,故仅比较考核方式一样的期末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践操作考试。前者为书面笔试答题,考查临床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后者为操作考试,考核问诊、体检、心肺模拟听诊(机考)内容,按照事先制定的统一评分标准打分取平均成绩。并在2011级课程结束后学生座谈会上发放自制问卷,对部分实验组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问卷调查。
(四)统计学处理
两组学生成绩以SPSS软件做统计分析,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教学效果考核情况
2011级学期末实践技能操作考试(93.2±9.235)与课程理论知识笔试(85.3±11.125)均高于对照组2010级(分别为87.7±8.076,
81.6±9.8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形成性评价能促进临床技能实践操作和理论教学效果。
(二)问卷调查结果
2011级期末学生座谈由各教学班随机抽取的86名学生参会,非代课教师主持,会上发放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自制问卷86份,全数收回,剔除无效问卷7份,剩余79份有效。调查内容包括形成性评价是否有利于提高临床技能实践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是否提高自学能力,是否提高互助学习、小组学习效果,对本教学法的总体满意度并至少提出1~2条意见或建议等。结果显示,82.5%以上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总体满意,认为它能够提高临床技能学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学生主动练习技能的热情,提升小组互助学习效果。有部分学生提出若小组中有冷漠型学生(不积极练习,无所谓成绩)会影响小组练习效果,小组长的协调组织能力对促进全组学生的学习动力很重要;大部分学生认为考核后教师点评收获不少,建议教师给予更多指导。
三、讨论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常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时实施,其作用主要是一方面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另一方面适当安置学生。终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往往放在学期末作为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现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就是采取的该形式。形成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诊断教学方案与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为目的的评价。可采取测验、观察记录、床边教学、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医学教学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其目标虽也是鉴定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水平,但因考核形式主要是考试,显得比较单一,只能期末即课程结束后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為高度概括性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进展的把控。形成性评价的出现就刚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形成性评价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Scriven提出的一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008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批准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具体提出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必须达到的各项教育要求。在学业成绩评定体系中特别强调,医学院校必须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国内不少医学院校,如广西医科大学、南华大学等,正在把形成性评价引入临床相关实践性课程评价体系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加强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我院将物理诊断学中体格检查实验课内容单另出来,设置为临床技能学单设实验课,与物理诊断学理论课同期开课,互为补充。以往的考核方式和理论课相似,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平时成绩仅记录考勤,相当于送分给学生。期末考试采用笔试考核(占总成绩的70%)、体格检查SP考核(占总成绩的30%)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机制缺乏,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基本都能及格,难以调动平时课堂操作练习的积极性,技能学习热情不足,往往造成“放鸭子”的局面。
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学平时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由2010级的30%提高到40%,凸显平时操作练习的重要性。同时,在平时成绩组成里增加协作、态度、操作多方位的评价考核。期末针对形成性评价的问卷调查,82.5%以上的学生对该教学评价方法总体满意,认为其能够增强学生平时主动学技能、练技能的热情,提升小组互助学习效果。与未进行形成性评价的2010级相比,2011级学期末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与课程理论知识笔试均高于对照组2010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形成性评价能促进临床技能学的实践操作和理论教学效果。
分析2011级成绩提高可能原因如下: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后学生更看重平时成绩,每次课后有操作小考核,学生有了小组间比拼意识,为了获得更好的平时成绩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励他们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学习主动性增强;采用每次考核实时评价、教师点评及时反馈的形式,通过反馈→指导→再反馈的多次反复,帮助学生及时修正之前操作中的错误,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时间限制采取抽考形式,个人成绩会影响小组其他成员,促使小组成员互助学习,帮助别人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在实时反馈中也能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下次技能教学的示范重点,效果远远优于以往等到期末成绩出来后再分析存在的问题的方式。
我院在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下。
1.为了保证课堂练习时间,教师每次会耗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考核每组学生并进行点评,有些实验教师会抱怨拖堂。可能的解决办法在于一方面改革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可以尝试与我们正在开展的在线课程相结合,学生自己录制操作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教师利用业余零碎时间浏览并评价,可能为新的考评形式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对开展形成性评价等教学改革的教师应设立相对完善的奖励机制,如年终绩效考核有政策倾斜,也鼓励教师劳有所得。
2.有部分冷漠型学生,不积极练习,无所谓平时成绩,会影响小组练习效果。针对这样的学生,除了教师个别沟通找到潜在原因,在分组时应考虑将他们与关系较好的同学分到一起,借助小组长的协调组织和其他熟悉同学的带动,督促他们学习。当然,对这种实践性课程,平时成绩的比重是否需要再提高也应该进一步探讨。
总之,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作为终结性考核的有力补充,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对临床技能学实践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参考文献:
[1]赵必华,查啸虎.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张肇丰,徐士强.教育评价的30种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