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外出务工背景下西藏作物结构变化分析*

2019-01-11曾维莲林玲

西藏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济作物青稞比重

曾维莲 林玲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不同作物的生产对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投入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作物生产的要素需求也存在明显差异。东中西部各地地形地貌的差异,导致作物生产方式的差异。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盆地,作物生产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随着中国城镇化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粮食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劳动力要素的改变会使农作物种植数量和结构等生产决策行为也相应发生变化。陈风波等(2006)研究显示,非农活动增加而引起的劳动力不足是导致双季稻改单季稻的主要原因。[1]钱文荣等(2011)农户的生产结构因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发生了变化,具体怎么变化,不同样本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2]王翌秋等(2016)认为只有当家庭多数成员外出务工时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3]齐元静等(2017)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家庭在耕地上的投资强度,也减少了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4]西藏是最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中以青稞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由于西藏作物生产面临的风险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同时作物生产比较收益的相对低下以及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西藏农村劳动力外出对于作物结构的影响,李文才(2011)认为“外出打人员数量”等禀赋因素变量对总播种面积呈显著性负向影响。[5]

1 西藏作物结构变化情况

西藏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所谓“年年有小灾,三年有中灾,五年有大灾”。西藏农业属于河谷型农业,集中在西藏中部“一江两河”流域。因此西藏农业体系较为脆弱,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威胁。[6]西藏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资源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受高寒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西藏种植业结构较为单一。随着海拔升高,作物种类也随之减少。

农业作为西藏的基础和主体产业,长期以来属于粮食生产主体型农业。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而粮食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文章研究将围绕青稞、小麦、油菜这三大作物展开。从统计年鉴数据可得,青稞种植面积一般占60%以上,小麦占25%左右,油菜占10%以上。总的来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步上升。根据图1来看,青稞种植呈周期性变化,“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小麦种植则是从2000年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油菜种植呈逐步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次仁央金(2007)研究显示,青稞与小麦两者间表现为相互替代关系。青稞面积增加,则小麦面积减少,反之青稞面积下降,则小麦面积增加。[7]这一关系在图1中也得到印证。

图1 1991-2016年西藏作物种植面积

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2.1 数据来源

文章所使用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8年1月至2月对西藏7个地市展开的入户问卷调查。西藏中部“一江两河”流域(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的主要河谷农区是西藏粮仓,农业(种植业)产值占该区农业总产值的72.98%.从样本统计结果来看,日喀则、山南、拉萨的样本数占比最高,符合研究的需要。问卷调查共发放2500份问卷,经过筛查获得有效问卷1944份,问卷有效率达78%.

表1 样本的地区分布情况

2.2 样本特征

2.2.1 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通过数据整理显示,所研究样本中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比例占62%,没有外出务工比例占38%.可以看出,现有社会中近2/3的家庭有成员外出务工,远高于没有外出务工的家庭,说明农村社会就业结构中非农化就业明显。

图2 西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

2.2.2 作物种植情况。对于作物种植情况,研究从四个维度来区分,包括不从事农业生产、只种粮食作物、只种经济作物、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根据图2显示,样本中农户选择作物种植结构中,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最高,达47%.只种粮食作物的比例次之,占38%.其次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占10%.只种经济作物的比例最低,仅占5%.总的来看,作物种植中更多农户选择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或者只种粮食作物。

图3 西藏作物种植情况

2.3 变量说明

劳动力外出务工实质上就是劳动力要素的重新配置。劳动力要素的改变会使农作物种植数量和结构等生产决策行为也相应发生变化。研究基于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前提下,分析作物结构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是否外出务工和种植概率两个变量展开交叉分析。变量指标的选取及定义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选取及赋值

3 劳动力外出对作物结构的影响

3.1 交叉分析

如表4所示,对是否外出务工与种植概率两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有无外出务工,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这一种植概率都高于其他种植方式。其中,外出务工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重最高,占到30.71%.没有外出务工家庭的兼种比例占16.10%.其次,只种粮食作物的比重次之,外出务工和无外出务工分别占到24.7%和14.9%.其次,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比重较低,外出务工和无外出务工分别占到4.42%和5.92%.最后,只种植经济作物的比重最低,不论是否外出务工的这一比重都占近2%.

表3 交叉分析结果

总体来看,种植概率中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只种粮食作物的比重较高,只种经济作物的比重最低。除了不从事农业生产之外,其余几种种植概率中外出务工所占比重均高于没有外出务工。

3.2 结果分析

利用上文的交叉分析结果,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西藏作物结构受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无论是否外出务工,只种植经济作物的比重均是最低。王翌秋等(2016)研究表明,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带来的劳动力约束会使农户更倾向于参与劳动较不密集的粮食生产,而降低参与劳动相对密集的经济作物的生产。上文交叉分析结果与王翌秋等研究相一致。除了受劳动力约束之外,西藏高寒的气候条件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决定种植只能以粮食种植为主。

只种粮食作物这一种植概率的比重,外出务工高于没有外出务工。由于粮食作物的种植属于劳动较不密集型,受劳动力约束更小。[8]这一结论符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同时,西藏劳动力转移大多属于季节性转移,大部分属于只在农闲时临时出去找工作,缺乏稳定性(白建华,2018)。[9]从以上分析来看,西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作物生产在劳动力方面的需求约束有限。反之,没有外出务工的家庭种植粮食作物的比重更低,原因在于无外出务工的家庭基本是老弱妇孺,缺乏青壮年劳动力。[10]

无论是否外出务工,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重均是最高。根据调查数据和交叉分析结果来看,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重最高。我们也需要明确一点,兼种比例中经济作物的比重依然较小。由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对资金和技术需求高于粮食作物,加之西藏恶劣的自然条件不适合经济作物的发展。之所以选择兼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更多是为了满足家庭经济作物类的自给自足。

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中,没有外出务工的家庭高于外出务工。原因同上,没有外出务工说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或老弱病残家庭,弱化了农业家庭生产的内部分工优势,采用撂荒等方式应对劳动力不足的困难。[11]反之,外出务工家庭即便外出务工,也属于季节性转移,大部分属于只在农闲时临时出去找工作。因此,外出务工的家庭受劳动力外出的限制较小,进而对农业生产基本不造成影响。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劳动力外出背景下作物结构变化研究来看:首先,西藏作物结构受劳动力外出的影响有限。西藏劳动力转移大多属于季节性转移,大部分属于只在农闲时临时出去找工作,缺乏稳定性。说明西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作物生产的影响较小。其次,作物结构的变化受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较小,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无论是否有外出务工的家庭,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均小。说明西藏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小,是由于西藏高寒的气候条件和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得经济作物生长的不适应。最后,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较高且不受劳动力外出影响。相对于经济作物而言,以青稞为主的粮食作物属于劳动较为不密集产业,受劳动力外出影响有限。另外,青稞是西藏居民的重要食物之一,同时青稞为喜凉作物,较耐寒、耐贫瘠,适宜在海拔较高的高寒地带。

猜你喜欢

经济作物青稞比重
青稞地里的母亲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保护地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油茶的家族种植与相关诉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