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论小学数学课堂过程的合理设计

2019-01-11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孙楼街道办十里庙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4期
关键词:错误思维过程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孙楼街道办十里庙小学 胡 阳

教与学本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思维锻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巧妙设疑,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释疑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到:思维是由惊奇与质疑开始的。通常情况下,疑问也是学生思维的交叉点。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科内容予以合理把控,并迎合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好奇心的特征来巧妙设置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之中,由此发展学生的数学释疑能力。

如针对“年、月、日”的教学过程,教师可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小明已经12 岁了,却只过了三个生日,请问为什么?对于生日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之事,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关注,而未能获知最终答案也让学生表现出了高涨的探索欲望。面对学生疑惑,教师随即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便知道原因为何。如此一来,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且能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激情。又如,针对数字加减的简便算法教学,教师又可向学生说道:今天我们进行一场口算比赛。而后,教师再随意说出一系列口算题并快速说出正确答案,此种设计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急切心情,却又和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形成矛盾,这样便形成了学生知识上的悬念,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巧用错误,突破学生固定思维

学生于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并非所有错误均毫无利用价值。反之,若教师能对学生错误予以合理捕捉,再利用错误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引导学生自主找出错误的原因,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且能帮助学生克服定式思维的束缚。

如针对“三角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教学,大多数学生虽通过剪、移、拼的方式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经常漏掉“除以2”。至此,教师便可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并故意写出错误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纠错,以此方式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最后要除以2,将能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再如,针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专门设置一道容易出错的练习题,如63-63÷3。初次接触此部分内容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如此错误,即首先计算63-63,再计算÷3,但也有部分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面对学生回答,教师不应立即指出错误,而是可告知学生其中一种解法正确,以此引起学生好奇心,急于想获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在对与错的较量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亦将更加深刻。可见,有意识地利用错误,亦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三、结合重难点,强化学生认知理解

针对某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若教师能提前让学生获取最高点的知识,则能令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未完成感,而在此番感受的促进下,将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针对圆柱体体积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首先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如“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进行推导?”“若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则发生改变的地方在何处?哪些地方未发生变化?”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又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萝卜与小刀进行现场的拼切实验,这样学生将能对以上问题有一个直观化的认知,继而准确说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即没有发生改变的地方有高、体积、底面积,发生变化的地方是表面积、侧面积和底面周长。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继而提出增加的表面积可能是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使其他学生明白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间的关系。而当学生能理解了此点后,就已表明学生能对新旧知识予以有效整合,且在变与不变的簇拥下,学生的空间观念亦将得到有效拓展。

四、注重教学过程变化,有效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教材中不乏大量的经典问题。对此,若教师能基于这些问题予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则能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出数学问题的规律及本质,继而在促使学生始终对数学学习保持新鲜感的同时让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如针对分数的学习过程,教师可首先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纸张,之后要求学生以不同方式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又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针对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教师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如“桃树是梨树的几倍”“梨树是桃树的几分之几”“桃树比梨树多几分之几”“梨树比桃树少几分之几”等。如此变化将能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继而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五、课堂巧妙留尾,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既要巧妙设置开头,亦要对结尾给予高度重视。如若实际教学过程能始终保持课堂结尾的趣味性设置,则不仅能起到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目的,且能让学生对之后的学习亦保持高度的探索兴趣,继而确保理想的教学成效。

如在进行“周长”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当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在课程结尾之际为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建筑物,如此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又能起到良好的收尾效果。如此设计课堂结尾,便好比乐曲的演奏,巧妙设计结尾方能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因此,有关结尾的设计亦需引起教师的额外关注,如此方能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大大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错误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错误中成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不犯同样错误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