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019-01-11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姚兰心

数学大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形面包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姚兰心

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得到实际应用。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比,基本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社会对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有了更高的目标。一方面,既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课程知识点;另一方面,也不能迫于升学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题目解决方法的练习,而忽略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原理,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学生思考阶段结合思想

在生活当中,我们离不开对数据的计算。例如商场找零钱、会计核算工作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存在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计算能力阶段,只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运用,关于计算过程的原理却不加以解释,造成小学生在学完计算能力之后,只能浅显地理解计算方法,而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解决同一类问题,不利于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扩展知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提出,让数学教师加强对数学计算方法的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但对于计算原理的讲解仍存在较大的缺漏。为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数学计算原理的教育工作应从现在抓起,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在教授“21+16”的口算方法时,可以事先让学生通过课本教材中的虚拟情景进行自我学习,并且得出算数结果。然后数学教师可以进行结果统计,对于算对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算错的学生,教师应做出适当安慰。最后,数学教师教授大家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以及相应的计算原理,即2个10,1个10以及1+6的方式让学生计算,从而得到37的计算结果。数学教师在教授“96-51”的口算方法时,可以看成9个10减去5个10,加上6-1的结果,得到45的计算结果。数学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将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过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联想图像的加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原理的理解,加深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数形结合思想提高了数学教师的课堂教授效率。

二、概念教学阶段结合思想

由于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阶段,需要学习许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所以在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中存在许多概念性的描述,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则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本教材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小学生年龄整体较小,对于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有着较强的认知能力,而对于较为抽象概念的理解有着较大的难度。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授课阶段,教师应在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事例或者图片的方式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转换为简单直观的视觉图像,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乘法知识阶段,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营造数学情景以供学生们学习。数学教师首先在投影仪上展示桌子上的2行面包(每行4个面包),向学生提问:一共有多少个面包?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授时,可先提问:一行有几个面包?(4个)第二行有几个面包(4个)?以此类推,引导学生学会相同数目相加:4+4=8。接着在2行面包的基础上,增加8行面包,让学生按照之前的方法进行面包数目的相加。当学生们在相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之际,数学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且应用乘法计算此问题,即“4×10=40”。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学生讲授概念知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将较难理解的乘法概念通过累加的方式引导出来,让学生们知道了乘法的计算原理,也让学生了解到抽象概念到具体图形之间的转换过程。

三、解决问题阶段结合思想

一般来说,数学课程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最终目标,则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授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如何面对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应用题的训练。因为应用题中需要将生活中的问题描述清楚,需要大量的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所以,小学教师为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题干的意思,需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应用题中的问题直观体现出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数学间关系,加强数量与抽象之间的转换频率。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情节背景:假设一个笼子里有10只小狗,8只小猫,问小狗比小猫多几只?在解答此题目之前,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在10张纸上画上小狗,在8张纸上画上小猫。然后将画有小狗的纸片贴到黑板上,并且排成一行,接着再把画有小猫图像的纸片贴在小狗纸片的下方,并且按照一对一的原则贴好,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得出最后的结果,即“10-8=2”。

在上述应用题目中,小学数学教师灵活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到题目当中,通过利用图片位置的比较,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来,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加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加强数学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课程教授的各个方面。通过数形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直观简单的图像数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效率,加深学生对于运算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形面包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你见过像面包一样的山吗?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面包
“好吃”的面包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