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2019-01-11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石伶俐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小学 石伶俐
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当下,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则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数学思维品质等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小学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小学数学老师这个群体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尤不适用于小学生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探究式教学要取得成效,需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设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学习是最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探究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情境,把问题藏于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答案的兴趣,为探索提供动力。教师还可以把问题设置的有悬念些,让答案一波三折,使学生更加享受探索的过程,且保持长久探索的兴趣。比如教学“能被7整除的特征”这一知识点时,在导入新课教学时,教师不直接讲授书本上的方法,而是让每个学生先想一个数字,按座位依次报出来,然后教师快速地说出这个数字是不是能被7整除。学生们全部报完,教师也全都快速地判断正确了。此时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可以准确又快速地判断出来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不仅学习的兴趣高涨,探索的劲头也是非常足的。
二、运用媒体教具,增加探究趣味
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要逐渐去培养的。且探究的内容教师也要做好把握,避免学生探究现在不能理解的问题而丧失兴趣,适得其反。有些实物的演示非常的麻烦,且操作过程难,占地面积广,教室的场地又有限。多媒体教具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运动变化直观化,还可使探索过程多样化、数学内容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一些抽象且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用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不用教师费劲儿地讲解,学生们就能快速产生探索的兴趣,且能加深对这些枯燥且复杂知识的记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可以达到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注重小组探究,培养合作技巧
小组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小组间的交流探讨可以充分表达每个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交流取长补短,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这种探究模式,让学生学会在别人发言时该怎样听人家说,到自己发言时要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应用意识
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求知的欲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且坚持完成探索的整个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推理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以及生活实践能力。
五、及时课堂小结,提升反思能力
数学教师要在下课后及时做好课堂小结,小结的内容为每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探究方法以及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反思和改正。还认真做好记录,根据小结为下一步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教师彼此间要做好及时的沟通,交流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尽快地做出解决方案。
探究式教学不仅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教学模式,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时刻的关注,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性,但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更高。它要求教师不是只在课堂上讲知识,更多的是要与学生产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还要求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问题,探究、创新过程,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现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