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引思”:力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满张力*

2019-01-11耿润年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辩论案例

耿润年

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让学引思”教法,符合“新课改”精神要求,与学生学习思维成长相一致,具有极高的教学匹配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可以借助教材案例展开解析,引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同时可以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展开广泛讨论,赢得教学主动权,以及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形成崭新学科认知基础。“让学引思”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教师要将其融入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从而形成崭新的教学动力源泉。

一、利用情境,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但缺少基本稳定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借助一些媒体手段,由此为学生提供适宜学习情境,从而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多媒体具有强大展示功能,能将教材图片、案例直观展示出来,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视频,给学生创设更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社会调查,都能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启迪,促使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学习思维机会更多,因而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比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图文故事:1920 年9 月,印度人们发现两个由狼哺育过的女孩,大的估计8 岁,小的才不到2 岁,当两个孩子回到人类世界时,言语、动作、情绪反应等都带有狼的生活习性,甚至不会说话,也不会直立行走,智商很低,大的活到17 岁,智商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小的不到一年去世。结合这个故事,你会想到什么呢?结合社会成长展开思考。学生一边看相关信息,一边思考、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课堂发言时,学生表现得很主动。有学生说,离开社会环境,人难以健康成长,两个狼孩就是非常好的佐证;有学生说,环境造人,这话很有道理,人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

教师利用图文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讨论,无疑这是典型的“让学引思”,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建立,课堂学习效果显著。因为故事本身具有传奇性,其调度性更强,学生感觉好奇,自然产生强烈探索热情。因此,教师在“让学引思”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取向,利用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内容展开调动,其促学效果会更好。

二、借助案例,引发学生自主探索

教材存在大量案例材料,学生生活中也会积累一些案例信息,无疑这都属于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案例信息素材,为学生布设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解析,由此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若有需要,教师不妨让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生活案例信息,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深刻而鲜活。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查阅案例信息便利,让学生快速获得需要的案例信息,从而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创设无限宽广的网络生活新空间,无疑为学科教学带来崭新契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接轨意识,从关注学生思维现实出发,结合网络生活现象展开思考,自然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比如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教师为学生布设案例搜集任务,并结合案例说明网络生活的丰富性:网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大多数家庭都有网购经历,讲述网购经过,说明网络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出现一些隐患和危害,列举实例加以说明。学生对网络应用具有丰富经历,自然顺利进入思考、讨论环节,很快就找到一些案例。特别是对网络诈骗、网络游戏危害具有更深印象,因而其启示性特征更强烈。教师结合学生案例列举和分析,展开教学推演。

教师发动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列举相关案例,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因为学生利用网络早已成为生活常态,自然有太多见闻和经历需要讲述。教师结合学生案例列举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机会,无疑这是最可贵的教学发动。教师给出必要引导和启迪,由此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推进。

三、接轨生活,调度学生争辩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存在太多接轨点,教师需要具有自觉接轨意识,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教学布设,让学生在深度思考和合作争辩中理清学习问题解决思路,形成有形学习认知。初中学生具有个性认知追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学习机会,及时投放辩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集体辩论活动,势必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特别是接轨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展开学习反思,学生印象更深刻。

初中学生存在一定生活认知积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发动时,需要具有自然接轨意识,针对学生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布设,从而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由此确保“让学引思”真正发生。比如,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社会规则概念进行解析,然后为学生布设辩论话题:有些地方,公交车上不准带宠物上车。有人认为不合理,我们应该善待动物,不应该存在这样的规定。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宠物可能给他人带来不便,特别是卫生会有影响。你赞同哪种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拿到辩论话题,很快就形成“两大”阵营。教师主持辩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正方观点:家里养的宠物和我们存在特殊关系,有些人已经将其视作亲人,公交车不准宠物上车是不人性的规定。反方观点:养宠物是个人的事情,不能将个人自由建立在他人不便之上,规定观照大多数人利益而设定,具有普适性。教师对双方学生的观点给出专业评价,课堂辩论走向深入。

教师利用辩论话题发动辩论,给学生提供直接交流机会,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对社会规则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课堂辩论过程最为重要,辩论胜负并不重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由此给课堂教学注入丰富活力。“让学引思”是一种教法运用,在这个活动设计中,教师抛出争辩话题,便是典型的“让学引思”,学生学习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足见教师教学布设成功。

四、创建活动,丰富学生认知域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活动创设自觉意识,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性活动,为“让学引思”创造适合切入机会。课堂演绎、社会调查、生活观察、信息搜集、案例分析、课堂辩论、主题发言、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都属于学科教学活动范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具体布设,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机会。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心理展开教学布设,由此形成课堂教学成长点。

在《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解析社会道德相关内容,然后为学生布设课外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自觉遵守公德的行为,深入街道、社区等公共场合,利用我们的眼睛,展开“我为好人好事点个赞”活动,搜集具有正能量的案例,准备参与集体展示,并对正面典型行为进行点赞。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都能积极深入社会生活,开启发现之旅。经过搜集积累,学生大多能有丰满收获。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详细介绍好人好事,表明自己赞美之情。有学生讲述:周末去公园玩,人很多。人群中见到小女孩,只有八九岁,左手拿塑料袋,右手拿垃圾钳,在认真捡拾地上垃圾。原来这是环卫大妈的小孙女……我用手机给小女孩拍照,感觉很多乱丢垃圾的大人都应感觉惭愧,还不如小孩子。我要为小女孩点赞!

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外活动,活动没有太多要求,学生参与没有压力,却能在实践发现中受到教育。从学生列举的生活案例之中可以看出,学生具有深入生活的实践经历,而且能从心灵深处展开思考,由此可以留下更多启迪和反思。学生平时也有生活经历,但没有关注的主观意识,教师针对学生生活实践做出布设,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主动观察机会,这是难得的学习契机。在生活实践中建立起的学习认知,对学生来讲最有价值。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辩论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