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师”到“名师”成长的“三重境界”
2019-01-11张伟娟
文 张伟娟
如何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与发展,由普通教师走向“明师”,再到高级教师、名教师呢?我们立足实情,针对入职教师、成熟教师及骨干教师,分类推进,狠抓“三步走”,不断提档升级。
一、“入格”起步,上规范,严要求
刚入职的新教师精力旺盛、满怀激情,但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工作经验,重点要让他们迅速融入角色,着重练好“三字经”:
(一)强师德,树形象
幼儿园的全部教育在于“爱”,我园将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开展新教师“爱在细微处”、师德诗歌朗诵会、师德讲堂等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领新教师重新认识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定位,诠释“爱”的内涵。通过学习身边的“教育风采人物”和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引领新教师铸师魂、立师德。
(二)结对子,帮扶走
细化园内“师徒结对”行动方案,开启“一对一,零距离”指导培养模式,老教师每天指导新教师开展快乐晨间、规范备课、翻转游戏、自主生活等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三)练内功,夯素质
全员“练兵”,深入开展“故事侃一侃”“美文秀一秀”“板书晒一晒”等品牌项目活动,提升新教师专业基本功。构建统整主题下的菜单式、递进性的达标升级内功培训套餐,提升新教师必备的内功素养。
(四)搭平台,激活力
坚持尊重、信任新教师的原则,给新教师提供经验交流、资源共享、自我挑战、成果展示等平台,让教师主动施展才华、彰显活力。
二、“升格”蜕变,提品位,上台阶
对于有成熟工作经验的教师,让他们教学能够驾轻就熟,练好“四字诀”,并且引领他们“向前一步”,走向骨干教师、名师行列是关键。
(一)坚持一个“引”字,制定“跳一跳,摘桃子”的发展规划
在园长负责的“专业发展策划中心”的引领下,组建“专业发展研训组”,针对教师个人成长需求、发展愿景,制定《专业成长三年发展规划》,指导教师专业成长。
(二)落实一个“研”字,重视“浸润式,参与式”研训活动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研训机制,突出解决问题,通过明晰理念、改造方案、创设环境、打造区域、建立资源、提升能力等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全体教师全方位接受研训。“浸润式、参与式”的教研活动旨在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让“游戏理念”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让“童玩”为幼儿的一生幸福奠基。
(三)重视一个“学”字,拓展“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平台
以“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借力专家智慧,以专题讲座、片内联动、园际互动、骨干引领等形式,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四)着眼一个“比”字,搭建“想干事,肯干事”的发展环境
通过开展 “《指南》 PK赛”“会生活最优雅”等活动,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激发内部动力,不断提升教师激情。
三、“化格”管理,提格局,促成长
骨干教师是幼儿园的“顶梁柱”,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更多的是要给予空间和自由,关注“高原期”倦怠心理,激发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我们在管理上,坚持“四放”“四抓”原则:
(一)放开视野抓发展
鼓励教师做好三件事,即读书、反思与写作,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眼界,用好“床头灯”,学会坐“冷板凳”,沉下心来,研究教育现象,剖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良策。
(二)放宽渠道抓培育
对照名师晋级标准和要求,针对教师的弱项和发展瓶颈,有针对性地“填塘补缺”,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方向有目标。
(三)放大优势抓使用
主动给骨干教师压担子,根据教师的特点、能力和专长,人尽其才,各司其职。成立“区域联动工作坊”“主题活动工作坊”“环境创设工作坊”等,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与推广,让更多的教师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四)放活机制抓评价
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建立“学习、实践、研究”一体化工作机制,增强把问题(或优势)转化为课题,把课题转化为成果,把成果转化为方法,把方法转化为质量的动力。鼓励教师携手共进,重视教研组、课题组建设,倡导“共育、共享、共建”理念,促进全园教师共同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不断创新思维,刷新理念,超前谋划,续写更为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