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动漫教学文化育人功能初探
2019-01-11郭小夫
◎郭小夫
动漫是以动画和漫画为主体内容的图形、图像、声像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产品的统称。[1]动漫在我国流行已近半个世纪,具有生动活泼的形象、奇幻的创意表现及娱乐化、趣味性的特点,将生活中幽默的、时尚的、梦幻的、异想天开的东西都呈现出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其中青少年成为动漫主要的受众群体。但是,校园动漫热引起的中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不高的问题,对于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命题与挑战,理应引起学校的重视。
对此,学校尝试在动漫教学中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以教会学生甄别动漫文化内蕴的价值观和精神实质,促进其加深中华文化认知与认同。
一、注重中华文化价值引领,培育动漫创作的民族文化意识
在中学动漫教学中,受传统灌输、教学知识技能至上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意识还不强。动漫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美术、语文、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实践中,动漫教学主要由美术或信息技术这两门学科教师承担。客观地说,教学往往停留在动漫知识教学本身,缺乏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引领。
中华文化延绵五千年,我国古代祖先创造出灿若星空的诗歌文化、传奇动人的民间神话文化、精彩绝伦的图形文化,还创造了中国画、剪纸、皮影等艺术形式。这些文化遗产都为动漫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在动漫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引领作用,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及其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动漫学习的民族文化意识。
例如,在一次动漫吉祥物设计教学活动中,学校承担了为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实验基地设计动漫吉祥物的任务。为此,我们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国龙”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龙是中华文明古国的图腾,其形状集合九象而成(宋人将其描述为“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美学的审美取向。在引导学生吸收传统“龙”的形象特征和内蕴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体味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最终,学生创作出“变色龙”的吉祥物,创意表现出色,充分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韵味。
二、创设中华文化体验情境,提升动漫课堂的审美文化品味
动漫课程一般侧重于创意实践教学,但是,中学生融会贯通以及领悟中华文化的能力有限,在运用动漫语言表达中华文化特有的思想价值方面,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具体而言,动漫进入中学课程多年,课堂教学仍以大班制为主,教师多采用面对面讲授、技能训练,最后给学生作品打分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动漫课堂学习显然缺乏与本土文化相联的情境体验,教学方法枯燥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自然难以实现中华文化领悟和体认。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以中华文化引领的动漫课堂,应当让学生置身文化情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艺术魅力。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其审美与文化品位。
我国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民族文化心理、文化情感和审美思想,这些文化基因往往通过传说故事、诗文作品来传承。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观察体验乡土文化、社会热点,突破传统课室教学的局限,以多元、开放、生动的课堂教学,通过各种情境教学的创设,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和感悟能力,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动漫创作《脸谱》一课中,笔者指导学生观看中国民间变脸艺术的纪录短片,到深圳福田皇岗小学软陶社观看京剧软陶脸谱作品展,学生在观摩过程中,分辨出各种脸谱颜色、花纹所代表的文化涵义,如红色代表“忠贞狭义”;白色代表“疑诈阴险”;黑色代表“刚直不阿”。教师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与语境引导,学生感心、感耳、感目,从外在形式的观察转为对中华文化内在意蕴的认知,师生在共同挖掘和互动中加深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提高中华文化素养自然水到渠成。
三、借助动漫文化比较鉴赏,增进动漫学习的中华文化认同
客观而言,国外畅销动漫作品的角色形象艺术表现技法比较新颖成熟,往往是学生动漫学习创作起步阶段技法训练的摹本。在学习技法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模仿和“克隆”国外动漫角色形象,潜移默化中也接收了外来动漫角色的语言、行为方式,其思想和价值观也深受影响。外来动漫内蕴的价值观和倾向性观点往往带有隐秘性,而中学生对外来文化缺乏甄别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为此,我们强调动漫教学不仅要开展动漫制作及技巧训练,更要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动漫作品比较鉴赏,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学会从我国民族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中探寻动漫创作素材,挖掘与中华文化价值相符合的动漫语言,让学生在动漫学习与创作中不断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例如,在一次改编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作品《花木兰》的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整理—反思—重塑—创新”的学习过程,重新品位我国花木兰故事及艺术形象的文化韵味,通过比较鉴赏,探讨美国式的中国古代英雄花木兰的审美倾向。由此,鉴别西方文化审美价值观的本质所在,引导学生从中华文化价值观出发,寻找合适的民族文化特色动漫语言。师生一起努力,创作了“勇敢进取、爱国爱家”的中国版“花木兰”动漫艺术新形象,彰显了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豪感。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动漫教学内容要从单一向多维转变,不仅要提高学生动漫艺术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伦理价值,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甄别和质疑,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中华文化审美能力。动漫教育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深度结合,是中学教育推进中华文化认同的自觉行动。促进动漫资源在中学德育领域中的转化与应用,必将开创一条中学德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