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创新教育
2019-01-11吁小白
吁小白
(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中心小学,江西抚州 3441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成为社会的主要竞争力,尤其是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创新型人才更是成为社会急需人才,当前的教育也将培养创新人才纳入教学目标。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教育阶段,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认识到社会的需求,将创新意识孕育到语文知识教学中,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跟不上
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大纲中已纳入了创新教育,可是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纵观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观念,学校、教师的观念都不能及时更新,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不能公平公正教育学生。甚至有的教师以成绩安排学生座位,不能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指导作用,传统教育理念中走来的教师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完成新课改制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太大的心理压力,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确立创新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想象力,要求学生有高水平的阅读、写作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更是难上加难。
2.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教师习惯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认为只要能将教材讲解完即可。有些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小学生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根本不能理解知识点,课堂气氛也比较压抑。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学生年龄尚小,接受能力有限,许多知识不能及时理解,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前的教学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只知道死读书,不能开放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部分教师改善教学形式,课堂看似热闹却收效甚微,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3.缺乏创新意识
民族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提高,都离不开创新。反观传统的教育,多数教师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缺乏创新意识,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教师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按部就班地束缚学生,压制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师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并通过一言一行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针对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建议
1.提高教师创新意识水平
思想决定行为,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必须从思想观念入手,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新的思想才能引起新的创造,新的创造才能促使社会不断进步,人类不断前进。平时,教师得注重自身素养,多接受新东西,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此外,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好的教育环境,塑造良好的创新教育学习氛围,如学校的校训、校风建设都有利于教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总而言之,创新教育任务是艰巨的,但并不是不可突破的,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探索出适合我国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方式。
小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新课改下,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2]如果教师自身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就无法适应课改的要求,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创新教育观念,将创新融入教学中,形成创新教育体系,使创新教育成为一种意识。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鼓励其发挥长处,在课堂上展现自我。语文科目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能读能写还得擅长记忆知识。对学生来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可能比较枯燥,一旦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肯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后还得有效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如在学习具体性课文时,学生可自导自演,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学习抽象性课文时,学生自由发挥,自我模拟画面;在课堂上爱发言、活跃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除课堂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推荐学生读读《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内容
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据此确定教学目标。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开放化,学生能从电视、网络、广播等多渠道获取信息,比教师授课更有吸引力。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课堂上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管理也带来了困难。信息的多渠道,有利有弊,教师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辨别信息是非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得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能力。
创新教育的关键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取舍,读写两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教学内容的布局上,密切联系实际,通过时事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举办类似诗词大会的活动,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既能扩充知识面,也锻炼了口才与胆量。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将生活实践与教材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4.开展多元化教育模式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单调的教学方式势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着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为宗旨,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因此,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并存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受到教师的青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容易拓宽学生的思路。如给学生讲解春天来了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小树发芽、小花开放、广场上小朋友放风筝……直观场景展示给学生,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之后再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到来时的情景,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教育也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选择合理的方式。
创新教育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并不是凭空臆造,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上的。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其创新教育要为学生未来的持续性创新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及自身素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为我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做好基础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