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绘本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9-01-11陈鸿莹
陈鸿莹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50)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指出,我国英语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整体发展。[1]文化意识即是一种语用意识,有利于正确理解语言和得体使用语言。《标准2011》多处提出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使语言的学习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在具体交际情境下合适、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为语用能力。[2]由此可见,语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受限于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资的实际情况,实现这一目标困难重重。以蕴含丰富语境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资源为补充,弥补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尤为必要。
一、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资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的地理区域、城市和乡村,甚至同一地区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水平和师资情况都存着巨大的差异。综合已有的文献报道,我们依然可以了解到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资的普遍状况。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研究者在宁夏固原市某小学英语课堂观察发现,教师虽然增加了很多形式上的活动,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句型和语法,在介绍西方文化等相关语境信息时,则轻猫淡写。[3]广州某课堂上,英语教师的指导语以汉语为主,让学生根据儿歌分苹果时,为了活动而活动,反而忘记了活动设计的目的是理解儿歌,没有在语言和动作之间建立联系。[3]山东威海某区的小学优质课比赛上,教师们只关注语言知识点,忽视了文本中情境图片所提供的背景信息,脱离情境呈现词汇和句子,语言运用脱离实际。[4]有学者经对比研究,发现四川某初中和小学生语用意识发展显著落后于语法意识发展,推测这种现象是由中小学英语课堂以语法为主造成的。[5]见微知著,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依然围绕着词汇、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展开,所设计的课堂活动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语言知识,语境下培养英语运用能力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小学英语师资现状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研究者在2014 年对贵州省30所小学进行调查后,发现英语师资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居多,流失率高,专业不对口,教学水平低的现象。[6]对吉林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英语教师仍然短缺,导致教师授课任务较为繁重;部分转岗教师教学基本功薄弱。[7]河北省承德市小学英语教师也表现出人员缺乏,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不会创设情境等问题。[8]在对西安市小学英语教师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调查后,研究者发现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仅为被调查人数的25%,近一半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英语教育。[9]由此可知,我国小学英语师资力量在不断壮大却仍未达到足够,即使在发达地区高素质的专业英语教师也很缺乏,英语教师的整体语言知识技能与教学水平都需要提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更加难以实现。
语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语境,在师资和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辅助教学资源必不可少,将语言与图画语境相结合的英文绘本是很好的选择。
二、语用视角下英文绘本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绘本使语言与语境有效连接
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高度依赖语境,母语便是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大量接触语言而习得的。外语学习同样需要语境,课堂教学如果将语言形式和真实语境分离,会导致学生将外语语言知识和母语语境结合,说出符合语法规则却让本族语者感到困惑的句子。语言形式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使用的前提,外语环境下学习语言要注意补充语境知识。[10]
语境的含义至今没有定论,引用较多的是海姆斯的语境分类,他认为语境由四个方面构成:情景、参与者、文本和语用规约。[11]情景就是指交际发生的具体场合。绘本通常是以连续的图画配合少量文字的形式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提供了故事发生的情景,故事在情景语境下展开,文本阅读过程渗入了丰富的语言发生情景,语言知识与语境得以联系起来。当相似的情景语境再现时,与之共同存储于学习者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也会被激活,从而说出地道合乎习惯的英语。此外,认知心理学中记忆类型有情景和语义之分,情景记忆的效果好,与词汇语法相比学生更容易记忆,绘本可以将这两种记忆结合,并使之在阅读理解中得以发展。[12]这也是强调语境下学习语言的深层原因之一。虽然英文绘本提供的是间接语境,却是真实的语境,依然可以防止母语语境补缺,促进语言的恰当使用。[13]
(二)图画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有辅助作用
英文绘本能促进语言教学还源于绘本作为多模态语篇的特殊性,它包括图像和文本两种符号模态。[14]意义的构建不仅是通过语言符号实现的,图像、动作、姿态、声音等都可以参与多模态话语意义的建构。[15]绘本中图画和文本具有互补关系,当学习者遇到不理解的语言表达时,图画可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在对中国西部乡村儿童绘本阅读的参与式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在儿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了图画内容时,能够通过图像的表达理解文字。比如,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看到母鸡在乡村散步,经过磨坊时,画面上有标注着“flour”的面粉袋子,通过画面场景儿童推断出了这个英文单词指“面粉”。[16]中美儿童和成人阅读英文绘本的对比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到遇到不认识的词汇“stick”时,中国儿童的手指会在图片和文本之间切换,表明儿童把图画当成了查找文本含义的“字典”,图画具有对文本解释说明的作用。[14]英语词汇量有限,阅读能力不高的儿童在绘本阅读时更依赖画面信息。[14]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阅读英文绘本的过程中,可利用图画的辅助释意作用增加词汇量,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识记词语,这样的学习记忆深刻,便于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语言。
(三)原版英文绘本是英语国家文化的载体和呈现
外语教学不能脱离文化而只关注语言[17],语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解文化的差异性,积累语用知识并形成语用意识。对交际对象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会导致语用失误,影响到交际效果。绘本中的图画是制图者所属文化中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再现,也是加入了作者和制图者的价值理念,以艺术形式进行表现的二次加工。[16]原版英文绘本是以英语为母语者的童书,[18]内容包含了西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又将英语语言与具体的生活和文化事件紧密联系起来。阅读绘本,特别是看到内容丰富的画面,可以真实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比如贝贝熊系列丛书中,“Trick or Treat”(《不给糖果就捣蛋》)、“Meet Santa Bear”(《遇见圣诞熊》)和“The Real Easter Eggs”(《复活节彩蛋》)等,生动地再现了西方节日里的活动和习俗。鲜明的色彩、具体的场景、夸张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语言,这样的视觉体验既真切又深刻。
三、有效发挥英文绘本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的方法
根据教学需要,英文绘本可以用在课堂上,也可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在此讨论两点注意事项以将绘本的作用最大化。
(一)绘本课上教师的角色
英语绘本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多教师逐渐养成了爱讲解的习惯。绘本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讲解,但绝不是逐一讲解词汇句型,而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为目的,分为对图像和语言的解释两种。我们对图像的解读基于已有的文化和经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图画中出现了没见过的场景,学生无法理解其表达的意义。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讲解其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另一种情况是,图像和文本的意义表达并不一一对应,在图画的帮助下,学生依然无法推断和理解语言表达,教师可进行讲解,但也要结合故事的发展和图画进行,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的逻辑和故事情节在语境下理解语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渔远比授人以鱼重要。把英文绘本作为教学内容,配合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有其积极的效果,但切不可旧瓶装新酒,把教材换成绘本,又回到词汇语法教学的传统模式之中。无论课堂内外,鼓励学生阅读英文绘本,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理解的能力,经由大量的语言输入,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爱上阅读英文绘本,从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掌握语境下学习语言的方法,才是绘本阅读的目的所在。绘本的意义应由学生自己去构建,教师可以指出关键词,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发思考,但不要成为讲故事的人,剥夺学生在阅读中自由联想、摸索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便于学生阅读英文绘本的环境
最好的学习状态是“我要学习”,最好的阅读状态是“我爱阅读”,学习要有主动性。好的教育者循循善诱,影响一个人的灵魂,而非发号施令,培养听话的学生,只注重短期效果。营造一个便于学生阅读英文绘本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语言学习习惯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学校的图书室内不妨增设英文绘本专区,班级内如果有图书角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英文绘本书拿来分享交换阅读。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输入量,教师可以在美国Raz-Kids 网站上购买教师账号,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每天听读一篇小文章。Raz-Kids 是一个英语分级阅读系统,该网络平台将阅读材料按照由易到难分为A 到Z 的26个等级,读物取材广泛,配以图画和真人朗读音频,类似于有声绘本。读者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使阅读有趣又有动力。每隔一段时间,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让大家汇报读了多少英文绘本,讲讲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标准2011》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课程的关键。充分利用英文绘本,让学生在语境下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提高自身的英语言知识技能、语用能力及教学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