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新型数学作业形式的设计
2019-01-11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民族小学成永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民族小学 成永珍
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最直接反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作业也应顺势发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作业当中,从而使互联网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
小学数学作业通常都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而设置的,也正是因为数学作业的此特质,因此,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的依赖性较强,布置的数学作业不仅数量较多且重复性高。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但是这种重复性的练习会滋长学生的一些负面情绪,有时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为了改善当下这一现状,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当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互联网+”设计出新型的数学作业形式,使数学作业设置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新型数学作业形式的设计策略
1.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设计知识阅读型作业
所谓知识阅读型作业,指的是引导学生依托阅读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通常阅读素材可以分为数学故事、数学语言以及数学典故等。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当下的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建立一个基于数学科目且符合小学年龄阶段的阅读数据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引导学生在阅读数据库中搜索与自己本节学习内容有关的阅读资料,根据自己爱好等自由选择阅读类型。之后,教师在下节课要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将自己挑选的阅读作业在班内进行讲述。这种方式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以书写作业和计算作业为主的作业形式,而且学生在根据学习内容挑选阅读类型和课前讲述阅读作业的过程中,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2.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设计视听赏析型作业
视听赏析型的数学作业就是通过观看有关数学知识的音频等,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音频类主要包括数学家的人物介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视频讲解、生活化的数学习题等。教师在布置此类作业时,由于顾及小学生各方面能力还不完善,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发送到家长群内,由家长帮助学生进行完成。例如针对《间隔排列》这一章的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技术,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与课堂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并制成趣味性较强的动画课件,将其发送到家长群中,让家长下载并陪同学生进行观看。这种作业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而且在观看动画课件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得到直观的展现,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掌握,数学作业的效果也能得到凸显。
3.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类作业
实践操作型作业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抽象知识向具象化的转变。此种作业形式既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节内容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利用网络搜索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之后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几种代表性较强的图形,观察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具有的特点,画出图形运动轨迹和图形的对称轴,在后续上课过程中进行展示。学生在完成此类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且在具体实践操作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4.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设计交流型作业
交流型作业主要是指让学生以所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相应的网上交流平台,并在平台内发布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作业,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来完成。此过程满足了当下小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而且在数学作业沟通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在课堂不敢发言的状况,从而能够大胆说出自己关于作业中的一些想法,对数学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交流型作业主题挑选时,要注重其对学生的吸引力,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要顾及学生的整体水平,达到平衡班内学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调整数学作业形式,将“互联网+”与小学数学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小学数学作业开辟出更多新的形式,以期提升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使数学作业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论文系南京市六合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