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串”为载体的数学高效课堂探析
2019-01-11江苏省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 杰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传授的知识,并将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都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问题串”引导,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最终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串”的界定
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因为这种发现对学生来讲理解最深刻,也能更好地去了解知识的内在规律联系。而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等的影响,基本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利用性质概念去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忽略引导学生去关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抛出一个个数学问题,再让学生利用上课所讲的知识去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这种单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形式更多的是把课堂变成了解题的课堂,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而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环境中,恐怕仅仅是一句口号,无法真正落实。
针对以上的分析,“问题串”可以界定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体内,围绕某个特定的目标或中心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一组彼此关联的多个问题。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问题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与广度。一个好的问题串就相当于脚手架,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顺利的突破核心数学思想和教学难点。有意义适度的问题串,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思想,发展思维。看一堂数学课是否生动有效,不是看教师现代化信息手段用得多好,关键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设计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发现问题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堂课师生之间互动的原动力,因而问题设计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问题串”教学实际上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某一学习内容以“问题”为线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串联来组织课堂教学,在问题呈现中按照知识产生的过程及学生认知形成的过程依照知识、能力、思维层次与结构拆分成相关的多个问题串联后呈现,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数学问题串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模式下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二、以“问题串”为载体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活动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础,是主体性的存在形式,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创设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自由发展区”,获得活泼、主动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
2.主动构建原则
人的素质形成不是自然累积而是有选择、有结构的主动构建,教育也不是灌输,不是拼凑而是创设条件,适时引导、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构建。学生的主体素质的构建过程与他的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为统一过程,即主体的构建过程与他的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为统一过程,即主体性。这以学生的主题学习,教师的主导学习来表现,通过课堂得以发展并逐渐成熟。教师应贯彻“尊重并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这一重要教育理念,给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内容和机会,逐渐到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数学问题解决原则
众所周知,数学的发展始于数学问题的提出,是一个由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不断交织的过程。在数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问题的数学活动,没有数学思维参与的外在操作活动只能是“假活动”。通过问题,才能把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知识的逻辑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认识、理解数学本质。
三、以“问题串”为载体的教学注意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来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是教师单纯讲解所不能比的。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真正构建以“问题串”为载体的高效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有序
数学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顺序,问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知识的产生过程、课程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次序等,提问过程中做到有序提问、适当引导、步步深入。如果问题前后颠倒、无实际价值,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提问的内容要有度
提问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要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如果问题太浅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问题太深奥又会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要考虑数学语言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总之,以“问题串”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搭起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各种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知识能力的价值以及数学的魅力,也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开拓一个可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