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研究

2019-01-11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吕寨镇中心小学沈秀荣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公开课小组合作教室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吕寨镇中心小学 沈秀荣

无论是听“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的数学观摩课,还是校内组织的数学教研公开课,“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但大都收效甚微,甚至达不到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效果。有的“小组合作”课堂,貌似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学生在底下响应积极,而事实上只是一场表演罢了,并没有实质上的小组生成。有的则是严格按照“小组合作”的架势摆开,控制人数,拼起座椅,一节课下来只是老师和个别学优生的“独角戏”而已。那么,在新课标的理念引导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起到应有的实效呢?本文结合收集的几个具体听课案例,发现一些突出的、存在共性的现象和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作一些分析研究,具体见下文。

一、准备不足,脱离实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也好了起来,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即使如此,在大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陪伴下成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要达到城里孩子的待遇水平,根据学习的需要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具,依然是不现实的奢求。在一次同课异构公开课上,年轻的教师为了课堂上小组合作能够顺利开展,自己准备了精美的学具。这是一节三年级上册的“认识时钟”课,当课进行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特征时,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台颜色各异、造型精美的时钟,发到组员手里,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瞬间热闹起来,教师用手势、语言好不容易把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开始汇报合作结果,第一个探究任务是“观察时钟,你看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我看到了它的颜色是蓝色的。”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的是一只美丽的蜜蜂时钟,它有一对翅膀。”也有的说:“我看到的是时钟上站着天使。”老师满脸堆笑,无比耐心地引导着:“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总也不尽人意,这节“小组合作”探究课就这样遗憾地结束了。

这样的课堂效果不尽人意的缘由:对于低年龄段学生,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好奇心强烈,新鲜事物对他们有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新奇的教具产生了巨大的魔力,把小组合作学习冲击的偏离了方向,导致学习任务难以顺利完成。

怎样解决类似问题呢?可以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钻研吃透教材,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研究了解授课对象,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具,避免无关事物对教学的不良影响。实际上,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

二、流于形式,难收实效

在一次听六年级的数学公开课“比例尺”时,老师布置教室,完全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布置,课桌拼摆成圆圈,均匀地分布在两侧,学生按5~6 人分组围坐,秩序井然。教师抛出合作学习任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与比例尺的关系。教室基本保持合作前的安静状态,组员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挥笔疾写,有的茫然盯着书本无所事事。教师有点着急,走下讲台,一组一组地挨着发动、引导,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大的好转。汇报阶段,举手发言的只是学优生,只代表他个人的学习结果,与小组合作生成没有半点关系。

还有一次听一节“密铺”的公开课,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他为每个小组提供几张空白图案的卡片,让组内学员发挥想象能力,涂出一幅密铺图案。学生每人涂着自己的图案,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更谈不上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了。

上面两次公开课,“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究其缘由,是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置不合理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没有做长期训练有关,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临时组建开展,自然难收成效。

所以,要想避免出现上面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切实运作起来,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要求,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同时,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每组中成员的成绩水平、表达能力和思维活跃程度等异质分组,合理分工,对每次合作学习的内容也要仔细研究,精心安排,保证合作任务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价值。因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个人独立学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另外,还要教给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合作前独立思考、整理思路,合作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等。

三、缺乏引导,偏离实效

在一次低学段的公开课上,听的是一年级的“七巧板”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七巧板整盒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美丽图案。个别学生把七巧板全部拿去一个人摆弄,不让另一个同学参与,另一个同学吵嚷着请老师主持公道后,合作才算进行下去,还有一位小同学,一节课都在低头摆弄自己带来的学具。

这次“小组合作”教学效果不好,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也不习惯协作。另外,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原本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掌握清楚明了,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很容易被发现。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的视线被遮挡,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对于此类问题,可以尝试这样解决,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比如,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去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积极的准备。倾听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操作要点、小组分工要求及同学的发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如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达到合作生成。

四、条件限制,远离实效

众所周知,在我国,有许多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不少班有50 人以上,甚至有的超级班级人数有70 多人。就以我现所任课的班级人数已近60 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组数多,人员多,合作讨论时声响较大,居然招来学校值日领导的指责,场面颇为尴尬。而乡村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甚至出现校长冲进教室,以违反课堂纪律为由管教正在交流的学生的现象。

显而易见,在人数过多的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非常大的困难。现在的学校基本都以班级为单位,在固定教室组织上课,这也让“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轻易开展,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的桌椅上课之间摆放变动频繁,甚至做不到短时间内重新布置,所以这种情况降低了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表现的“混乱”场面也是学校管理所不愿接受的。

对于上述不利局面的出现,不少学校开始重视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实行小班额制。学校若能打破常规,不按班级分配教室,而按上课需要分配教室,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固定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室,是解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困难的有效方法。总之,学校要从硬件设施上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学记》指出,通过兼采博听,切磋讨论,不仅能解决疑难,丰富知识,而且还可以纠正谬误,发现真理。在新课标正在实施的当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十分有用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应用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变得更有实效!

猜你喜欢

公开课小组合作教室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作文评改“五步曲”
PBL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