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2019-01-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课程体系

叶 芳

1 研究意义

现代企业对新型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相关专业应顺应时代发展及时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同时大胆打破传统,把管理会计的目标重新设定为:通过管理会计的系统学习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及基本方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开拓精神,培养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1]。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目标:首先作为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重中之重,侧重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财务能力和会计能力;其次使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校的定位,符合应用型本科的特点,符合培养方案要求;最后建设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合格教师队伍。

通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改革,使应用型大学的教师队伍更具有实践能力,特别是具有指导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新经济形势下,管理会计改革必将成为深化会计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有效打造中国会计的“升级版”,关键在于管理会计的培育和发展力度。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匮乏,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尤为匮乏,这将严重制约管理会计的发展。我国需争取在3-5年时间内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尤其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多方不断的共同呼吁和积极参与标志着国际化管理会计浪潮即将来临,新型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

2 传统管理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从总体框架看一般把管理会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基础理论,如成本性态分析、CVP分析等;(二)管理会计具体应用,如经营决策分析、标准成本法等;(三)管理会计的前沿,如EVA、作业成本法等。由于课时所限很多院校仅介绍第一、二部分,即学生在校期间仅学习了传统管理会计理论,而管理会计前沿了解甚少。此外管理会计案例更新速度慢,即使有安排相关课时进行拓展,但对“经典”案例的依赖性强,案例更新速度慢。

2.2 课程教学模式传统且单一

管理会计一直以来都以课堂教学为主,传统且单一,很少走出教室到实践中应用。财会类学生在统招时往往是文理兼收,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传统的管理会计课堂教学往往较难理解,尤其涉及高数的回归分析和借助函数图像所做的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管理类学生表达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局限,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与传统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相比,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本课程都是由别的课程教师兼任,更无从谈起师资的实践能力。但是随着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高涨,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对实务敏锐的观察及分析能力。高校教师多数情况下是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毕业就进入学校任教,很少也很难接触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经过实践的洗礼而单纯讲理论,很有可能导致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甚至相关分析方法已经完全过时,实践中已有更新更全面的方法替代。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当学生面毕业进入企业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处下手。

2.4 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严重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交叉严重。翻开这些教材的目录不难发现相同的内容出现在了不同的课程中,如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分析、考核、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中也同样涉及,再如财务管理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经营杠杆系数、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管理会计中也很容易找到他们的身影,还有一种情况,每个学校培养方案不同很有可能相同的学期既开了管理会计又开了财务管理,这些交叉内容如不提前协调好,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措施

3.1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可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果做法。如美国IMA一直在积极致力于管理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活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它与中国财政部针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多次交流,IMA从当前国际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现状出发,总结一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正式发布了《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该能力素质框架的发布,有效促进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让中国的管理会计成为创新管理和提高增效的主力军[2]。

3.1.1 校企联合制定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定位,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内容改革,可由校企合作的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员组成业师库。业师与学校教师每学期不定期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学院派驻教师进行企业调查,了解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尤其是对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方案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使之适应国际化管理会计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需求,并邀请业师参与相关实训校本教材的编写,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模拟实战,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1.2 优化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特别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重新修定课程标准,按照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实验的不同要求,重点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实验,将专职专任教授授课与业师授课相结合,利用学校的视讯设备,校企共建一批核心课程。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骨干成立课程建设小组,重点重构管理会计、企业规划与报告、企业决策、科技、运营和领导力、创业融资、企业设立与登记专题、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等课程。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制定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共同建设教案和课件,校企合作共建案例库、资源库,形成一整套的人才培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基础级(理实一体化应用教学)、职业级(OTO移动应用教学,借鉴市面上已有的成熟教学软件如:乐实训)、实践级(财税智能化真帐应用教学)、管理级(国际化管理会计能力提升应用教学)、管理会计基础、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运营和领导。

3.1.3 优化教学方式 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改革为项目驱动制教学方式,通过管理会计校企合作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将企业运行的实际项目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把企业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应用所学管理会计方法分析评价,则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枯燥难懂的原理融入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企业运行流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

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利用校内现有实训实习基地升级改造成为管理会计创新实训中心,升级网络带宽,让企业真实的业务模块、岗位能力体系、数据信息流可以与课堂无缝对接,学生在实训室里可以体验企业实践工作流程,进行企业实际财务流程的操作,成为生产性实践基地,产生经济效益。利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真正实现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资源的共享。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在本地的客户资源,将为客户提供的企业管理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审计、税务代理、税收筹划等业务与校内实验室的流程操作有机结合,成为整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3.2 强化师资建设

3.2.1 培养专职专任教师实践能力 学校应鼓励专任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可建立专项教师培养基金,在学校师资培养的政策支持下,在不影响总体教学的前提下,派专任教师入驻企业,派驻企业教师将依照企业管理规范,完成企业的相关工作任务,并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业务环节,与企业共同研发课程。

3.2.2 引进行业、企业导师 积极引入行业内具有高级职称且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师,每年制定业师引进计划,在与业师签订合同时明确权利义务,如业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完成某课程的教学、业师专项讲座及接受毕业生实习等。长此以往,可建设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企业经验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建立业师库,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3.2.3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将教师参与或组织各类型技能竞赛,科技制作与创新比赛、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参与企业锻炼等内容纳入学院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依据派驻企业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在工资分配与奖励上向派驻教师倾斜。

3.3 整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

考虑到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的章节较多,需提前对这三门课程做好协调。首先整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先开设成本会计,在以后的学期再开设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中重点讲授成本的核心职能即成本核算与监督,至于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可在后续的管理会计中讲解。其次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融合,财务管理重点讲解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预测、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而将投资分析与决策则可在财务管理及管理会计中分不同重点讲解,如投资部分,管理会计侧重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投资项目,而财务管理则以证券投资为主[4]。整合目的是为了使这三门学科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也使各学科研究重点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中对规划报告、决策、营运、科技、领导力的管理会计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实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首要解决的是改变当前孤立设立管理会计课程的现状,梳理和强化管理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增强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增设如决策科学、行为学、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使学生既懂管理会计理论,又懂管理、决策、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完善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5]。尝试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创新到教学资源整合及业师引入方面入手,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重点从设计并强化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案例和软件化教学、定制化开发校本教材、积极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进行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改革。此外,院校可与校企合作单位合作,将企业真实的运行机制、运作流程纳入到课程教学与学生实践中,由校企双方共同遴选人才进行项目驱动制培养。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及相关商会、协会的影响力,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运营项目相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尤其是培训学生考取CMA、助理会计师等职业证书,将考证成绩与课程成绩挂钩。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