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探索

2019-01-11何玉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营养学营养思政

何玉华

1 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意义

当今高校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是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元素,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1]。遵循历史发展中教育所呈现的规律,追溯教育发展的重点,继续坚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互融合、共享,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国家各个领域对素质型人才的需要。用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重点培养刻苦钻研、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一定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引入到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的历史担当[2]。

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多方面形成联盟,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动物营养学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动物营养学课程所特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扬本课程的精髓与精神,从社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素养、专业教育 “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使动物营养学课程与当今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高度保持一致,为我国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4]。

2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宗旨

2.1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动物营养学注重认知科学的客观性,更要注重实验研究的客观性。因为科学知识来源于实验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实验研究不正确,得到的结果就不具客观性,也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作风。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来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畜牧行业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六大养分的基本生理功能和测定方法,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不同动物的日粮配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属于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本专业相关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2 知识丰富、技术过硬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应该考虑适度理论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培养目标中的主要内容,除了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实验的教学比例之外,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更要强化学生对干物质、游离水、结合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能量、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以及饲养实验、消化实验、代谢实验等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具备走向工作岗位应该掌握的实践技能。

2.3 排除万难、坚持不懈

一个人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实现目标过程中困难再大也觉得无所谓。作为科学工作者,科研的难度和困难客观存在,超前思维、创造性开展研究更难,搞科研就是一个知难而为的工作。为了生产的发展,为了生产实践的需要,再难也要想办法开展实验研究,而且是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才有可能推动生产的发展。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优化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进行理论挖掘及实践方法的开发;凸显出职业岗位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形成为现代动物生产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在理论、实践中如何实施;针对改革的效果怎么评价。

全面开发动物营养学的全方位培养人才的功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引入先进的教育模式——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5],项目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比较法运用到课堂当中,突出培育吃苦耐劳、勇于攀登的精神[6]。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实验、实习过程中。

4 关键问题

4.1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开发动物营养学实验项目、制定项目的执行计划,并完成项目结合翻转课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施计划、展示成果、评估总结。(2)比较法的实施:把相关、相似的内容进行比较。

4.2 载体途径

(1)借力实践平台:利用我院的动物营养科技创新团队,反刍动物精准营养平台、长白山动植物重点实验室进行学生的实验研究,给学生提供设计试验、自主创新的机会。(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农苑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重视师资发展:在师资上聚集校内优秀师资团队,增加课程组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素质。(4)加强协同育人:与江苏波杜农牧有限公司、博瑞饲料等企业合作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

5 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措施

5.1 优化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是在2015级、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修订教学大纲,根据企业对野生动物专业、动物科学专业的建设需求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修改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就是结合动物生产及饲料产业的发展和生产一线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设计,保证理论课满足生产需要,能够和其他课程衔接,同时又能紧密结合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内容上紧跟动物营养学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的发展,扩大视野,突出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技术的特点,凸显出职业岗位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形成以新兴动物营养技术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动物生产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业能力,和社会相适应,具有长远的生态发展眼光,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素质目标是通过独特的学生参与和自己总结归纳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全面思考、自行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5.2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围绕动物营养学新技术进行展开,包括动物营养原理(水的营养、蛋白质的营养、碳水化合物营养、脂类的营养、矿物质的营养、维生素的营养、各营养物质之间关系);动物的营养需要(维持的营养需要、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繁殖的营养需要、泌乳的营养需要、产蛋的营养需要、产毛的营养需要);实践方法(消化实验、代谢试验、生长实验、平衡试验、屠宰实验、无菌技术)等三方面的知识要点进行讲解、介绍和实践[8]。充分利用我校动物营养实验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进行实践教学,突出动物营养学的教学特点,凸显出职业岗位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形成为现代动物生产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5.3 教学方案

5.3.1 改革创新 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改革要坚持创新的理念,体现新时代高等学校的特色,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中动物营养学课程也要有创新,改出自己的特色,要具有时代性、使命感,从吉林农业科技动物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学生特点,更要结合课程的实际使改革能够对学生、对专业、对社会的生产实际产生深远的影响。

5.3.2 明确主体责任,发挥引领协同作用 建立教学团队,成立了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把“课程思政”纳入年度本课程重点工作予以推进,主讲教师和实践教师的紧密结合,学院各部门整合资源,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研究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5.3.3 把脉学生需求,学术突破创新 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动物营养学的课堂和实验研究的结合,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动物营养学有机的融合。组织项目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手段也考虑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包括在线开放课程的课前预习、线上自主学习、讨论、答疑。在授课过程中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渗透,最终实现有机的结合。

5.4 教学评价

5.4.1 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拟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最终的课程成绩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40%)+实习成绩(20%)+期末成绩(40%)。

5.4.2 项目考核 展示成果:某一个专题的理论或实验结束之后,每个小组要对本组完成的作品进行汇报,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共同进步。汇报的形式主要有:PPT、微视频、报告、实验设计的方案、营养饲料配方、创业的实物、作品[9]。

5.4.3 评估总结 首先小组成员之间根据分工及完成情况互相打分并写评语,提出优点和缺点;接下来进行小组之间的评价,相互“找茬”;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分析找出原因,同时提出改进措施。评估总结之后布置下一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所取得结果多种多样,所以,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对”或“错”,而是评价为“好”与“更好”。

5.5 课堂教学

大力加强动物营养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的功能,使其成为对学生能够终身受用的财富。让学生掌握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的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学习能够胜任动物养殖、饲料开发等生产一线的工作,把本课程的技能知识作为载体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探寻动物营养学和思政课程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塑造学生人格的作用。采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并确保有效的实施,并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最终目的是能够获得成功的案例,使学生硕果累累的走向社会。

6 小 结

课程思政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在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中改革,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学习、勇于攀登的新时代大学生将起到很好的作用[10]。对于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会有根本性的突破。

猜你喜欢

营养学营养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